“今年种稻不划算,本钱大、产量低,一番辛苦也没挣到钱。”10月初的时候,颍上县半岗镇塘圩村村民朱文才忙着收割水稻。他今年种了18亩水稻,亩产1100斤左右,往年能收2.4万斤,今年只收了2万斤,仅此一项就少收入五六千元。
抗旱未能增收
8月份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颍上县南部水稻种植影响较大,当时正值水稻灌浆期,缺水是当地种植户遇到的最大困难。
“几十户凑了两万多块钱,打一口深水井,24小时不停抽水灌溉也没挽回损失。”抗旱的日子里,朱文才不分白天黑夜地抽水,饿急了才回家吃两口饭,夜里就睡在田埂上。
这几年,村里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丢下不少地没有人种。朱文才种的18亩地,除了自家的6亩外,剩下的都是亲戚邻居不种的地。地块最大的4亩,最小的只有6分。他说:“亲戚邻居的地无偿给我种,我不能让地旱着。家里有两台柴油机,哪块干浇哪块,8月份光买柴油就花了近两千块钱。”
记者采访了解到,风调雨顺的年份,当地一亩水稻的产量约1300至1500斤。今年种稻的本钱大,收成不尽人意,好的地块每亩能收1300斤,差的还不到1000斤。
旱稻收成更低
近几年,当地农户开始种植旱稻,不用育秧、插秧,省去了不少人工成本。相对来说,旱稻收割晚,产量也不及水稻。为便于大型联合收割机操作,当地的旱稻和水稻基本上都是连片种植,同时种同时收,方便易行。
“旱稻如果管理不好,颗粒没有水稻饱满,产量也上不去。去年,我种了8亩旱稻,雨水阳光都跟得上,一亩地只收了900多斤。因为旁边的水稻成熟早,如果不一起收就找不到收割机,所以,旱稻收早了,产量上不去。”朱文才吸取去年的教训,今年种的全是水稻,虽然每亩地成本高出100多元,算下来还是比种旱稻划算。
“给别人栽秧一亩地120元,挣了钱雇人给自己栽,18亩地就是两千多块。没想到,今年少收4000斤稻,损失5000多元。”朱文才失望地说。
期盼勤劳致富
种稻需要劳动力。从6月到10月,朱文才一直在家照顾庄稼。等这阵子种完麦,他打算再出去闯闯。
“前些年,我一直在浙江丽水的建筑工地上扎钢筋,一天挣180块钱,还管吃管喝;有时候,也去上海打海坝,活轻工资也低。今年种地没挣到钱,早点儿出门多挣一点钱,好回来过年。”这几天,朱文才给当地的粮食贩子当杂工,一天挣一百多块,比在家里闲着强。
朱文才有三个孩子,女儿远嫁南方,一年难得回来一趟。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只有过年才回来。他爱人今年春上养了一头猪,现在已有200多斤重。他打算今年过年回来娶大儿媳妇,热热闹闹的办一场。朱文才盼着来年能风调雨顺,加上自己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尚原野/文 卢启建/摄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