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见到徐爱武、崔明时,夫妇俩正在自家的养鸡场里忙碌。虽然从池州远嫁颍上,但徐爱武表示,能够和丈夫携手创业,尽所能去帮助他人,自己现在很幸福。
前些年,徐爱武在外务工期间结识颍上男子崔明,两人后于2003年结婚。2007年,夫妇俩经过商议,决定返回颍上创业,并用几年务工所得,在六十铺镇开办了崔明养鸡场。
创业初期,受资金短缺影响,养鸡场的设备很简陋。有一次,徐爱武夫妇用煤球炉给鸡舍加温时,不慎煤气中毒险些送命。“创业之路虽然艰辛,但我们感受更深的,还是成功后的那份喜悦。”徐爱武告诉记者,2012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崔明养鸡场搬进了“新家”,并更名为颍上县嘉明蛋鸡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面积比以前扩大了几倍,存栏蛋鸡3万多只。
经过多年打拼摸索,徐爱武夫妇已经掌握了一整套完善的蛋鸡养殖技术,也建立了良好的市场销售渠道,事业经营得红红火火。“养鸡场效益好了,俺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幸福。这不,刚刚在镇上买了套新房呢。”徐爱武乐呵呵地说。
相对徐爱武来说,崔明略显内向,说话时声音也很小。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很穷,做梦都想着能发家致富。现在经过努力实现了创业梦想,切身感觉到,只要肯干不怕吃苦,就会收获成功与富裕。谈及下一步的打算时,崔明的声音不自觉大了起来:“我要尽己所能,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养殖蛋鸡,早日奔上小康路。”
对于目前的生活,徐爱武夫妇都很满足,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去帮助他人。前几天,当听到六十铺中学的吴兰梅同学品学兼优、家庭困难时,夫妻俩又伸出援助之手,给吴兰梅买了衣服、鞋子、书包,同时还送去600元现金和300个鸡蛋。“孩子正处在学习阶段,要吃饱穿暖,还得补充营养,做这些事不算啥。”徐爱武说。
面对周围群众的夸赞,夫妇俩一致表示,现在生活富裕了,无论谁有困难,只要听到了、看到了,都要帮助一下。“致富不忘家乡人,尽自己所能让他人摆脱困境,这才是幸福。”徐爱武说。
新闻推荐
颍上县十八里铺镇宋洋村土质好,种出的甘蔗节长、味甜,已有17年种植历史。今年该村种植甘蔗1500多亩,预计亩均收入超万元。图为11月17日宋洋村蔗农在收获甘蔗。  ...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