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陈孝涛本报记者 安耀武
春寒料峭,气候多变。近日,记者在颍上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广大农技人员为了切实解决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主动到田间地头对小麦进行“会诊”,为春季田管想点子、出真招、“开良方”。
“稻茬小麦特别害怕被水淹。所以雨雪天气后,小麦田间要及时清沟沥水;积水太多,会把小麦淹死的。 ”2月24日,在该县夏桥镇,记者跟随县农委副主任、高级农艺师蔡庆宝一起走进小庄村种植大户李明的麦田中,蔡庆宝边走边指导李明搞好雪后小麦田间管理。
李明是颍上县城郊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今年在夏桥镇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流转了近200亩土地开展小麦规模种植。他说,今年是合作社第一次尝试小麦规模种植,所以从开始选种、施肥、耕作到现在的田间管理,县农委和农技推广站的科技人员经常到田间提供全程指导和“保姆式”服务。
接着,记者又来到王岗镇种植大户罗应利的500亩小麦种植基地,看到县农技推广站高级农艺师王林坤正在查看苗情。他拔起一撮小麦说:“这麦苗上有蚜虫。当前小麦病虫害管理的重点是对付红蜘蛛,还要防范小麦纹枯病。 ”
为早准备、早部署,科技人员还提前为种植大户开出了小麦田管“良方”。“下一步就是3月中上旬的拔节期追肥,一亩地得追15斤左右,可以让小麦的籽粒更加饱满。 ”县农委土肥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王树文对王岗镇的种植大户说。
记者从颍上县农委了解到,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完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积极推广良种良方、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连续4年实现粮食总产百万吨。为确保今年小麦丰产丰收,该县农业部门组织30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分赴各乡镇指导春季田管,为播种比较晚、密度比较小的三类苗追施返青肥,防止小麦遭遇“春涝”;同时组织各乡镇开展春季田管培训班,向种植大户和一般农户发送科技服务短信等。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周连山本报通讯员 周福连乔清芬自5月下旬以来,每天早晨4点多钟,天长市永丰镇42岁农民刘佃广和36岁的妻子李波,就带着6名瓜农在自家80多亩大棚西瓜地里忙开了。每天,刘佃广和妻子兵...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