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颍上新闻 > 正文

千年道德心灯点亮大爱之域3善心相映,道德之花遍地开

来源:新安晚报 2014-05-06 06:27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3善心相映,道德之花遍地开

江水泱泱,淮水汤汤,植根江淮道德沃土,美善生长,好人频出。

安徽简称“皖”,左边从“白”,意为清白,两袖清风;右边从“完”,有完美,德行高尚之意。千百年来,江淮大地的道德沃土,未因时间流逝而有所改变,反而越耕越肥,渐成大爱之域,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好人。

昨日,合肥市久留米美术馆,市民驻足观看合肥好人美术作品展。

1礼乐相济,江淮自古多圣贤

中国好人,安徽第一。

为什么是安徽?省文明办道德处处长王运慧说,或许在安徽好人馆里能找到答案。

的确,刚走进好人馆,就能感受到厚重历史中洋溢着强烈的崇德向善的气息。尧舜以降,泱泱江淮,圣贤相传,礼乐相济,仁义相谐,为中国道德文明烙上深深的安徽印象。

爱人者,人恒爱之。对于这些古代圣贤,王运慧如数家珍,老子立言传说,华佗悬壶济世,包拯铁面无私……他们之所以一直被后人铭记,代代相传,至今仍是道德教育的生动样本,正缘于他们身上所焕发出的精神光辉。

在江淮大地上,这种道德的力量,一直薪火相传,从未断绝。

烽火四起的岁月,无数安徽先烈舍生忘死,辗转于淮北江南,鏖战顽敌,横渡长江,挺进大别山,用生命与鲜血写下美丽的诗篇。和平发展的年代,江淮儿女依然怀抱着满腔的激情,迈大步,过难关,成为社会进步的桥梁。大包干壮举、王家坝精神、徽骆驼信义,正是他们无私奉献的印迹。如今,平民英雄和时代楷模层出不穷,自启动“中国好人”评选以来,安徽豪取六连冠。六千多“中国好人”,安徽占了七分之一。

在新时代道德建设的星空中,安徽人的名字最为闪亮。“安徽好人”们身上所散发出的强大感召力,引领着时代向善的道德风向标。“安徽好人”,显然已成为美好安徽的精神标识。

今年4月23日晚10点多,合肥下着大雨。

家住望湖城紫桂苑小区的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因为文件丢在市区办公室,打车去取。车子刚到祁门路,碰到一辆安庆牌照的面包车拦车求助。

面包车上的人急着到安医附院,可是不认识路。这时,出租车司机跟王开玉商量说,想给他们带路,不收绕路的钱。王开玉欣然答应,不过对司机如此热情有些疑惑,一问才知道,这名好人司机曾经得到过好人帮助。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这名司机开的还是货车。一次,他停下车到小店买香烟,刚出门碰到几个小青年讹诈,说被他车子碰到了,要赔偿。就在他有口难辩时,小店老板走出来帮他作证,将几个小青年赶走。

“好人好事,就像播撒种子,种下了就会发芽开花。”王开玉对出租车司机的美德很感动,在他看来,“好人”这颗种子在江淮大地早已种下。

质朴趋于向善,包容孕育奉献,在安徽这片土地上,一直存在着这样的社会环境。“好人”的种子在这理想的环境中萌芽,并且通过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妇孺皆知,徽商童叟无欺的职业道德无人不晓。

如今,“好人”的精神营养滋润着每一个领域和每一个人。王开玉做了10年的农民工调查,他发现,全国每10个农民工里就有一个来自安徽,而安徽农民工在全国口碑是最好的之一。

显然,“好人”从个体走向群体,从“安徽好人”发展到了“好人安徽”,一个深入人心的道德品牌正在为安徽崛起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

2美德相承,好人从来不寂寞

4文明相传,繁星九天汇银河

安徽好人馆开馆有段时间了,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其标识设计背后的曲折。

原本的标识是在安徽版图上刻着“仁义礼智信”,提醒人们遵照古训,见贤思齐。不过,为体现与时俱进,版图上的字最后改成了一个大大的“德”字。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崇德向善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风向标。“安徽好人”,正如好人馆的标识,是历史美德的传承,是道德文化的积淀。当江淮沃土,落下了好人的种子,便生根发芽,盛开一朵朵精神文明之花。

好人的力量,不仅仅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更在于其强大的辐射效应。当一个个好人,变成一群群好人,当传为佳话的好人好事变得习以为常,他们铸就的道德海拔将无法逾越。

然而,我们无需仰视,道德的高峰上刻着的是平凡的名字。他们像盛夏之夜的繁星,布满天空,一样的璀璨夺目。他们没有高低之分,没有大小之别,尽情燃烧自己,将光芒传向周围,照亮行人前进的路。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梳理这些年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来自基层,在最接地气的地方,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听闻两岁女童掉进池塘,灵璧县高楼镇张场村的农民彭伟平虽身怀六甲,不谙水性,仍毅然跳进水里救人。一个原本需要照顾的柔弱孕妇,在危急时分竟奋起救人,只有内心深处充满爱与善,才会有这份决然、这份果敢。这位普通农村留守妇女“巾帼不让须眉”的责任担当,源自内心深处的道德本能。

面对失控的小轿车,颍上县黄桥镇中心学校教师焦玉兰,没有顾及自己和女儿的安危,快速上前推开一名学生,抱起一名学生,用双腿挡住了疾驰的车轮,学生得救了,她的双腿脚踝却被碾成粉碎性骨折。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一个普通中年妇女,一个基层教师,用柔弱的身体诠释大爱的意义,用纯美的心灵昭示美德的光辉,用毅然的行动为正能量注入源泉。

为让肥东偏远农村的孩子有一个安心的学习环境,陈万霞在废墟上建成全国首个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陈万霞是老师,是校长,更是妈妈,是她给了留守孩子们一个共同的家。她用母爱温暖留守儿童,用真情托起农村希望,让“留守的花朵”同样在阳光下快乐绽放。这些年陈万霞默默地付出,爱心是燃料,它在燃烧,光芒照耀;身躯是载体,它承载压力,无怨无悔;孩子们得益,他们尚不明白大爱无声的意义,但他们知道陈老师是最好的妈妈……

“那种情况下,换作谁都会下水救人。 ” “这是我应该做的,相信别人碰到也会这么做。”“做人要对得起良心!”当“好人”们被赋予赞美之词时,他们的回应往往简单朴素。而正是这朴实无华的品质,树起了道德标杆,真切诠释着社会价值所在。

本报记者 徐文兵 项磊 宛婧/文 陈群/图

新闻推荐

外埠球队 “试水”安超

球队1客运中秋佳节,安超也不闲着。来自全省各地的足球爱好者们,用一场场足球盛...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千年道德心灯点亮大爱之域3善心相映,道德之花遍地开)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