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楠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颍上县坚持问题导向,以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检验活动开展的成效,以深挖问题背后的“四风”顽症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近日,颍上县委书记、县长熊德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践行群众路线,关键在于为民办事、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熊德超说,颍上县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实行“一条龙”便民服务,解决为民服务“中梗阻”的问题。目前,颍上县建立健全了全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30个乡镇设立了为民服务中心,348个村设有全程代理代办点,对户籍办理、计生证明、新农保等服务事项实行村收集、镇办理、县统筹的一条龙服务。同时,加强便民服务的制度建设,县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两集中、两到位”,县工业园区对企业落户、招商引资等事项实行全程代理、并联审批,有效解决互为前置、推诿扯皮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
为有效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颍上县还开展了矛盾纠纷“大化解”活动,把开展信访问题专项化解活动作为教育实践活动开局亮相,着力解决影响干群关系、影响社会和谐的疑难杂症,收到切实成效。通过排查,全县共排查信访问题220件,省市交办我县信访积案42件。到4月底,省市交办的积案化解20件,占47.6%;县自排案件化解92件,占41.8%。
在解决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方面。针对偏远乡村“行路难”问题,颍上县筹集资金15.5亿元,今年建设7条国省干道116.8公里,修建县乡公路80公里,解决了公路“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推进农村信用联社改革,成立城镇银行,对金融企业投资非煤工业予以奖励,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难题等。
熊德超说,下一步,颍上县将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立行立改,切实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贯穿活动全过程,坚持深挖问题背后的“四风”根源,促进长效机制建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杨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