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是很多人眼中的梦里水乡。那里有八里河、迪沟风景区,有悠悠的淮河、颍河流经,还有喷香的大米。近日,“颍上大米”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颍上,水稻栽培历史如同颍河水一样悠长。据清顺治《颍上县志》记载,自1655年颍上农作物就已经有了水稻品种,栽培历史到现在至少有350多年。现有南照、润河、半岗、八里河、慎城、夏桥、江店、刘集、黄坝、谢桥、迪沟、陈桥、垂岗、王岗等乡镇种植水稻,面积62.5多万亩。有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颍上全县年产稻谷37多万吨,所产稻谷加工的颍上大米经权威机构检验营养丰富,品质优良,香味浓郁。目前,全县有100多家规模大小不一的米厂。
“颍上大米很香!”颍上县工商管理局工作人员拿着考究的申报材料对记者介绍说:颍上水资源丰富,土壤也肥沃。其中,砂礓黑土是该县主要耕作土壤,适宜农作物水稻的生长。这种土壤里长出来的大米具有垩白率低、垩白度小、胶稠度高、透明度好等特点。
目前,颍上主要种植的大米品种是“汕优63”。该品种大米晶莹透亮、口感松软、营养丰富全面。砂礓黑土上长出来的“汕优63”直接淀粉含量约17.1%,蛋白质含量约7.04%,氨基酸约5.5%,赖氨酸、苏氨酸比一般谷物高2倍以上。除此之外,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含量十分丰富,并富含黄酮素和铁、铜、锌、锰、硒等多种对人体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
然而,一直以来,颍上大米却像是养在深闺的少女,在市场上知晓率有限。在市场上,颍上大米一直处在一流品质、二流待遇、三流价格的境遇。究其原始,还是因为当地种植户和加工厂品牌意识单薄,没有自己叫得响的品牌。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把颍上大米作出“东北大米”的效应,一些有志企业不断努力整合资源、树立品牌。2008年,海泉集团发起成立了“颍上县稻谷深加工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协会”。这一组织希望通过成立“颍上大米”商标,在市场上“以质论价”,提升扩大“颍上县”和“颍上大米”的知名度。
2012年4月,颍上县稻谷深加工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协会向国家工商局申报地理标志“颍上大米”,历经11个月,使“颍上大米”获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目前,颍上大米远销广东、浙江、陕西、福建、湖北、江苏等地。在本市、本省的主要超市里,消费者都能看到“颍上大米”的倩影。
新闻推荐
预计亩产较去年有明显增长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