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和《阜阳日报》结缘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1994年我开始喜欢报纸收藏,也就此与《阜阳日报》结下不解之缘。刚认识的《阜阳报》是4开4版,虽说不是什么大报,但对我来讲,也十分奇缺。因为要和全国报友交流,需要量很大,开始到镇政府机关还能找几张,可去多了人家就不太乐意了。后来,有人告诉我阜阳废品收购站有老旧的《阜阳日报》,于是我就利用周末时间经常往返阜阳,为了淘到心爱的“宝贝”,常在一大堆旧报纸里弄得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灰,却乐此不疲。阜阳地区革委会机关报《淮北报》终刊号、《阜阳报》复刊号、《阜阳简报》创刊号就是被我在废纸堆中淘到的。
看久了读多了,手也痒起来,一种莫名的强烈冲动在我心中涌起,我萌生了与她“交流”的想法。有一天,我将一篇稿件投送进了邮筒。当时,我也曾有过顾虑:报社的编辑老师与我素不相识,冒昧给他们投稿能行吗?很快,文稿被《阜阳日报》采用,并寄来稿酬,那一刻我多么兴奋和激动。后来,镇政府的同志知道我能写稿,把我请到办公室,聘我为镇政府通讯员,从事新闻写作,并主动把新到的报纸送给我看,从那时起,我就天天能看到《阜阳日报》了。
1997年,单位把我从基层泵站调入颍上县机关从事文秘工作,让我与《阜阳日报》联系得更多了。以后的日子,每次《阜阳日报》送到办公室,我总要先睹为快,尽情享受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快乐。我的新闻通讯、摄影图片、生活琐事……一篇篇飞到报社,又一次次变成感动。特别是近年来,我荣幸地成为《阜阳日报》特约摄影记者,签约以来,已发稿160多篇,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作品连续2届获《阜阳日报》太和经济开发区杯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我本人也连续3年被颍上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
一份《阜阳日报》,一载终身情。二十年来,我一直目睹着这张报纸的变化,分享着她在不断进步的快乐。历史上,《阜阳日报》曾以多种报名出版,有《新阜阳报》、《红色通讯》、《红色阜阳报》、《阜阳简报》、《阜阳通讯》、《淮北报》、《阜阳报》等等,各种版本,多次易名,让我深感《阜阳日报》历史的厚重,文化的丰富,虽然我很难拜读到这些珍贵老报纸,但我对她的那份崇敬之情更加浓厚了。
现今的《阜阳日报》,内容丰富,贴近读者,可读性强,在报纸印刷质量和办报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媒体。每次阅读,总有份感动在心里涌动,10年来我把读过的《阜阳日报》一张不少地珍藏起来,相伴身边。每当有重大事件、特殊意义的日子,报纸出特刊时,我总会购买一些,赠送给全国的报友,让大家一睹阜阳人的风采。同时我也不忘把报友的一片痴情复制回来,回馈报社。在今年5月召开的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第三届理事会上,我专门请到会的报友为《阜阳日报》创刊六十五周年签名祝贺,签名册我将赠送报社,谨以表达对《阜阳日报》的挚爱和敬意。
新闻推荐
汪莹纯侯淅珉随行李平陪同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