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颍上新闻 > 正文

晚清时期的颍州教育

来源:阜阳日报 2014-12-05 09:32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刘士勋

清朝末年,全面学习西学、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新学制的呼声日渐高涨。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颍州府所辖的亳州创办了养正学堂,开创了阜阳地区近代学校教育的先河。之后,颍州府各州县响应清廷的兴学诏书,将书院考棚及一些祠堂、庙宇改为学堂,或创办新学堂,尤其是当时阜阳一批思想较为先进的知识分子,如宁继恭、王学泽、汪大策、宁治臣等人,兴办新式学堂,开设理科、算学、译学(外语)等课程,推动了阜阳近代教育的发展。

开启小学教育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太和知县王树中将文峰书院改为经正学堂;1904年(光绪三十年),颍州人郭守身将聚星书院改办为聚星高等小学堂,并任堂长(该学堂民初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即今北城小学)。当年,阜阳县将全县20所义塾改为初等小学堂。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颍上知县耆龄(满族旗人)改梧岗书院为颍上官立高小学堂;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美国人在颍上十字街口西开办了三育小学。至1911年,阜阳地区境内共有各类小学堂123所。其中,颍上县38所,阜阳县28所、亳州18所、太和15所、涡阳14所、蒙城10所。颍上县小学堂数量之多、人数之众(在校生718人)、声誉之高,时居颍州府各州县之首、安徽省各州县之冠。

兴办中学教育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颍州府清颍书院改为清颍中学堂,不久即更名为颍州府立中学堂,是阜阳境内最早的一所新型中等学府,汪大策、程少斋先后担任学堂监督(即校长);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刘启元创办了私立达成学堂(后改为阜阳县中学堂),同年还开办了半日学堂(校址均在贡院街贡院旧址)。

创办中等职业教育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支持戊戌变法的新派学者宁继恭等人在阜阳城南门内(即今南城小学校址)创办颍州府立蚕桑学堂,招收学生230人,学习养蚕、植桑、缫丝等技术。翌年,迁于城北,并建立了占地1200亩地的蚕桑基地。6年间,该校向农村输送蚕桑技术人员500余人。宁继恭、董介奎、徐准先后任堂长。

新式学堂的创办,急需大批的师资。为适应需要,廪生刘启元同李国渠、邢元伟、董帷书、张培元各量力捐资,呈请学部,在贡院西边创建县立师范传习所,在中学课程外增加了师范教育学、教学概论、心理学等科目,这是阜阳师范教育的开端;其后,颍上、蒙城等县相继创办了师范传习所,培养能适应新式教育的师资。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太和县进步人士徐北拱、徐诚修父子二人,在太和县北关外原兵营旧址,创办了太和蚕桑学校,首批招收47名学生。学生在校修业3年,开设课程有国文、算术、修身、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动物、植物等文化课和有关蚕生理、蚕病理、养蚕植桑法等专业课。廪生王宪邦、秀才王惠邦、杭州甲种蚕桑学校毕业的谭养斋、王甸宇,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归国的徐显曾等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了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学校购置了寒暑表、显微镜等多种教学仪器,从外地引进优良蚕桑品种,并辟有蚕桑实验基地。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蚕桑技术人员。

清朝末年的职业教育,虽然学校少、专业少、学生少,但毕竟开创了阜阳职业教育的先河。阜阳蚕桑学堂、太和蚕桑学堂等,均为近代安徽省最早的中等农业职业学校之一,在近代教育的产生过程中,阜阳的中等农业职业教育走在了安徽省前列。

学制与课程设置

   1904年,清政府公布《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学制主系列分为三段七级:即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5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预科3年,大学堂3至4年,通儒院5年(属研究院性质);在主系列之外,还设立了实业类、师范类的学堂。学制整体结构仿照西方流行的三级学制系统模式,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级。在培养目标上,初等小学堂“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高等小学堂“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即明确了德、智、体三方面协调发展的“三育”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初等小学堂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高等小学堂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等;中学堂课程设置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等。

在学生管理方面:各学堂依据清政府颁布的《各级学堂管理通则》,在课堂及礼堂内悬挂《圣谕广训》,规定学生不准“离经叛道”,不准“妄发狂言怪论”,不准干预国家政治和学堂事务等。每月朔望及孔子圣诞日,全体学生都要向设在讲堂内的孔子牌位或万岁牌集体行三跪九叩之礼;此外,还有男女不得同校的规定等,显示了较强的封建专制性。但是,无论从教学方法,还是课程内容,学堂的教育都比儒学、书院和私塾教育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启了阜阳近代教育的先河,为阜阳教育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系阜阳市教育工作者)

新闻推荐

记者杨燕通讯员孙翔宇日前农业部办公厅公布了年

本报讯 (记者 杨燕 通讯员 孙翔宇)日前,农业部办公厅公布了2014年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名单,阜阳市颍上县焦农八戒之家养殖专业合作社、颍泉区汇鑫养猪场两个畜禽规模养殖场榜上有名。   自农...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晚清时期的颍州教育)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