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二附院康复医学科的胡正喜医师被称为“胡一针”,他的“绝活”就是“浮针”。截至目前,他已用浮针疗法为千余计患者解除了病痛折磨。胡正喜说,因为针刺时针不深入肌肉层,只在皮下,就像浮在肌肉上一样,故取名“浮针”。这种疗法对大多数软组织伤痛,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四肢关节扭挫伤、急性腰扭伤、腱鞘炎、滑膜炎、网球肘、骶骼关节炎、腰肌劳损、跟腱炎、颞颌关节炎、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跟下痛等效果确切。图为胡正喜正在治疗中。 陈杨/摄
□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孙家强
十多年以来,颍上县52岁的陶女士饱受耳鸣的困扰。平日她耳内经常能听到如同心脏或血管脉搏跳动样耳鸣声,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陶女士说,在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耳鸣更加剧烈,耳朵里如同在开火车,无法好好的休息,生活的节奏全被打乱了。陶女士说,她的耳鸣还有个特点,按压同侧的颈动脉就可以减轻耳鸣音。陶女士为此病曾就诊多家医院,都说没有好的办法,因此已经准备放弃治疗。
我们根据陶女士的病情进行了系列检查,并作了客观性评估。根据陶女士的病情,考虑可能为左侧乙状窦憩室引起的左侧搏动性耳鸣,决定为患者实施左侧乙状窦憩室还纳术。手术历时不到一小时就完成,过程非常顺利,患者麻醉苏醒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耳鸣消失了”。第二天查房,陶女士握住医生的手万分激动,说困扰了十几年的耳鸣终于消失了,十几年没有睡过安稳觉了,昨晚终于睡踏实了!
搏动性耳鸣即病人在耳内有如心脏或血管脉搏跳动样耳鸣声,有的如波涛声或脉搏声,很有规律,仔细观察其跳动节律,多数和心脏跳动次数一致。搏动性耳鸣的病发因素主要是因为是血管的病变畸形,如颅底静脉系统异常、头颈部动脉或静脉畸形等,临床上最常见病因有高位颈静脉球体瘤与乳突导静脉畸形等引起的,对于这类血管畸形引起的耳鸣,以往多采用颈内静脉结扎术,但是手术创伤大,颈部遗留疤痕,后期血管侧支的形成导致再次出现耳鸣,而乙状窦还纳术可以避免以上缺点,为类似耳鸣病人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思路。孙承伟 刘晓薇 整理
新闻推荐
另有3名患儿和1名老人中毒,经救治后好转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