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主任加强自我心理素质修养
(一)了解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成才中的小学生随着知识积累的日益丰富,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情感体验逐渐丰富,但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矛盾交织,他们的情绪感还不平衡,不稳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绪、情感。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我们需要从小锻炼学生的意志,重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敢精神,这是做任何事情成功是基础。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的孩子热情乐观、不怕挫折,能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目标。
2、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小学生的交往具有获得信息的功能,并且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如肖伯纳说的:“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小学生通过交往,他们不仅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而且对别人也有所了解,既不惟我独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又不自暴自弃,懂得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二、班主任心理素养——教书育人
(一)教学生学会做人
1、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练,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不断出现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锻炼意志、形成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成熟。
2、班主任需与家长架起沟通的桥梁。家长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教师。“望子成龙”这是每一位中国家长的心愿。作为育人成才的学校,无疑承载了无数家长的殷切盼望。然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仅靠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无疑会造成教育缺失。
(二)在班级工作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活动,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行为活动,都是由一定环境条件所激发,其活动过程受环境条件所制约,而活动又反作用于环境,改造着环境条件。”
1、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必须关心和热爱学生。班主任是否关心热爱学生,主要受其思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的支配,富于理性特征。而学生对教师是否尊敬信赖往往是靠学生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的,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
2、正确对待学生的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及时给予学生心理疏导。有的学生由于某种疾病上课精力不足,作为班主任应该观察到,及时给予关系、体贴,并组织班集体帮助他、鼓励他多参加文体活动,注意锻炼身体,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作为班主任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就能给学生进行及时疏导。
总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班主任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学生通过了解自我动机,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自尊心、自信心。
颍上县盛堂镇马林小学 李钢
新闻推荐
11月11日,颍上县八里河潘冲村村民网购热情高涨,该村农村淘宝服务站里,前来选购商品或下单的村民络绎不绝。截至当日16时,该服务站网购订单总额已近5万元。图为村民在服务站内选购物品。 &n...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