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下派的扶贫干部衡治坤帮助村里的贫困户收粮食。
2014年11月份,颍上县八里河镇尤湖村的“两委”干部里多了一位白净的新面孔。“这位派来的干部能干事吗?”起初,村里不少人私下里嘀咕;一年多光景过去了,这位任尤湖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的年轻人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儿,村民们纷纷点赞。他就是省台办选派下来的扶贫干部衡治坤。
不能穷了村里的学校
无集体经济、无特色产业、无优势资源的尤湖村是个典型的“三无村”。多年来,作为八里河镇的难点村、贫困村,尤湖村的基础设施一直比较落后。“村里的希望小学没有大门,围墙已经倒塌,学校四面可以任意出入;学校厕所的墙顶、墙壁已经断裂,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270多名学生在帆布棚搭建的临时厕所里如厕。”第一天来到村里,看到破烂不堪的希望小学,衡治坤心里拧上了一个“大疙瘩”:“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的教育。”
没有资金,想办法筹;没有资源,想办法找。衡治坤一遍遍地“厚着脸皮”到处登门拜访,一次次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联系所有能联系上的资源。最终,人们被他的执着劲儿所打动,村里的希望小学、康郢小学得到社会力量的资助:合肥一中与村希望小学结队共建;村在外经商企业家为学校捐助1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合肥青少年志愿者发展中心“七彩校舍”计划,首站来到尤湖村;省台办为村部和小学送来了电脑;台湾顶新公益基金会捐助图书,建起了图书室……如今,希望小学校园漂亮、设施齐全,成了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乐园。“没想到,合肥一中这样全省一流的学校能和咱村里的学校结队共建。”八里河镇长王文新称赞说,这些措施,使村里的教学质量提高了一大步。
让贫困户早日脱贫
尤湖村是合并后的大村,共有1800户,7350人。上任伊始,衡治坤就挨家挨户走访,经过三次摸底排查,全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152户,共288人。从小在城市长大的衡治坤,并没有在农村呆过很长时光,可一来到尤湖村像着了魔似的,一头扎进村民家里。“走访间,每次看到家徒四壁的贫困户,心里就不是滋味,总想着多少能帮点忙。”
今年65岁的贫困户康法学一家可没少让衡治坤惦记。康法学是尤湖村康郢村村民,全家老小六口人,挤在墙面开裂、房顶透风的三间旧瓦房里,每逢雨天,全家人苦不堪言。原来,康法学的老伴前两年去世,儿子身患残疾,儿媳也患重病,康法学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平日除了照料家里的病人,还要照顾上学的两个孙女;全家人的经济收入除了一亩三分地换来的卖粮钱外,就剩下院子里一头半大的牛犊最值钱。
劳动力少,病人多,经济负担重,是康法学致贫的原因。了解情况后,衡治坤踏破了康法学家的门槛,尤其到了雨雪天,他更是一趟趟地往康法学家里跑。“首先要解决危房问题,保证人住在里边安全。”衡治坤为康法学申请了民生工程危房改造资金1万元,并在康法学亲属的帮助下,为他家新建起两层的毛坯房。
心里石头落地了,但衡治坤并没有止步。他深知,扶贫就是让贫困户自立自强,帮助他们发展生产,通过劳动赚钱,才能真正脱贫。为此,衡治坤积极联系大润发超市,试着将康法学种的蔬菜与村里合作社产品一同销售出去。为了更好地帮助村里像康法学一样的贫困户早日脱贫,他为41户贫困户解决了光伏发电脱贫项目经费73.8万元。项目近期落地后,预期每户年收益可增加3000元。
让村民生活有变化
“这次,来了一位真正扶贫的干部,特别‘爱揽事儿\’,大事小事都能想到,你想不到的他都想到了。”虽然合作才一年,康郢村村委会委员康法陆给了衡治坤很高的评价:“每天都早出晚归,走到哪儿都随茶便饭,每天晚上回来还要整理档案、资料,熬夜加班更是常有的事儿……”
衡治坤做的事儿,都被尤湖村老老少少看在眼里:向省、市水利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改造农田水利设施,为全村近2000亩土地解决了灌溉问题;新建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一期项目已经动工;联系公益基金会为八里河镇的32位听障患者捐赠价值20.6万元的助听器……为了多办些好事,坐过多少冷板凳、吃了不少闭门羹,衡治坤自己也记不清了。
“既然来了,就要干出个模样,要让村民感受到生活上的新变化!”衡治坤说,只要能为村里、为百姓办好事,再苦、再难都值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李涛)记者近日获悉,颍上县盛堂乡魏氏家庭农场、建颍乡绿地种养植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 据了解,截至目前,颍上县共推行水产健康...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