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尚原野
又是一年春节到,忙碌了一年的农民工朋友纷纷踏上返乡的旅程,回到家乡阜阳过年。为全面展示家乡新风貌,坚定广大农民工朋友留在家乡创业就业的信心,2月4日,阜阳市邀请各县市区30名返乡农民工代表,参观阜城城市建设、园区发展,了解家乡投资环境等方面情况。“阜城变化太大了,都不敢认了。”“家乡的投资环境不错,正是返乡创业的好时候。”……一路上,广大返乡农民工代表畅所欲言,表达着返乡创业的强烈愿望。
老家巨变焕新颜
“到城南新区看一看,才发现这里的道路已经成网,一座新城已经近在咫尺。”参观中,返乡农民工代表不时发出这样的感叹。
当天参观的路线是:从市政府出发,经城南新区主干道阜王路、西清路来到碧水云天安置区、市民服务中心、市规划展示馆、皖新文化广场,至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等地。所到之处,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错落有致的绿化苗木、规模宏大的工厂企业,都让返乡农民工代表对这座城市有了新认识。
来自颍上县的返乡农民工代表吴余波说,城南新区的建设规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城市向南发展的基本框架已经拉开,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绿化等有了大幅提升。“短短1年时间,城南新区就实现了路成网、树成林,安置房建设有序推进。”来自颍泉区的返乡农民工杨光硕说。
在皖新文化广场,满载着农民工代表的大巴车还没有停稳,售楼部前挂起的数百盏大红灯笼和欢迎农民工朋友返乡置业的横幅标语,已然让乘客们感受到了温馨的节日气氛。进入售楼部,听完销售人员的讲解后,不少人动了在家乡置业的心思。来自阜南县的农民工代表杨富伟向销售人员要了一份在售高层住宅的户型图。“手头有了点积蓄。我前段时间已经考察了城南新区的正基首府、御景嘉苑、高速时代城多个住宅小区,合适的话就在城南新区买一套房子。”杨富伟告诉记者,他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就回到老家阜南县新村镇种植大棚蔬菜,住房条件一直没有改善。新村镇毗邻颍州区程集镇,当地有不少外出人员在阜阳置业,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之后,他也希望在阜阳安家。
家乡创业天地宽
在阜合现代产业园区,返乡农民工代表分别参观了福和家园安置区、安徽医科大学阜阳附属医院、江淮汽车生产基地、阜阳欣奕华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对于当地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和逐渐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给予高度评价,不少人表达出返乡创业的强烈愿望。
“安医附院的建设模式在国内比较先进,阜阳是人口大市,安医附院的建设对于发展医药产业有很高的借鉴价值。”界首籍返乡创业农民工代表李连伟告诉记者,他2011年到太和经开区创办安徽华亨中药凉茶有限公司,看中的就是当地迅猛发展的医药产业。现在,他打算在太和投资建设一家医院,希望能够借鉴安医阜阳附属医院的建设模式。参观期间,他不时向医院建设方了解项目实施情况,还留下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号码,等到参观结束之后再加强联系。
在参观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的过程中,来自安徽华民食品有限公司的潘俊海一直在向同行的农民工代表介绍自己返乡创业的经验。“当初决定返乡创业的时候,合肥经开区曾经开出非常优厚的条件,希望我能够在合肥建厂。”潘俊海介绍说,他是颍泉区人,1999年高中毕业后到北京打工,干过建筑工,在夜市摆过地摊,直至后来遇到了一位加工板栗的老板。他从学徒干起,后到在青岛开起第一家店。现在他创办的“粒上皇”炒货店在全国已经拥有200多家加盟店。2013年,他回乡成立了安徽华民食品有限公司,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纳税,当地政府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现在家乡政策这么好,正是广大农民工兄弟返乡创业的好时候,大家一定不要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潘俊海的一席话赢得了在场返乡农民工代表的强烈共鸣。“这么多年我一直有返乡创业的打算,看到这么多返乡创业典型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这次下定决心要回来办厂。”来自阜南县的返乡人士代表邵杰表示,2008年,他在东莞创办了一家食品企业,2014年已在“新三板”挂牌,这次回老家过年,主要就是考察投资环境,“从考察的情况看,家乡的环境很优越,年后我就到园区洽谈投资事宜,争取早一点把工厂办起来,回报家乡。”
新闻推荐
近日,颍上县红星镇积极组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联合体等力量全面开展防治病虫草害。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4.5万亩小麦化学除草和纹枯病等防治工作。 图为红星粮食产业联合体社会化...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