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颍上经济开发区,登冠新能源电动车生产一线的员工大多是返乡就业的技术工人。
人才是加快发展的关键。作为全国五大劳务输出地之一,多年来,阜阳市众多农民工兄弟带着致富梦想外出务工,打开了一片天地,干出了一番事业,创出了阜阳农民工品牌。春节过后,记者在颍上经济开发区采访节后用工情况时发现,随着家乡就业环境的改善,许多外出学到技术的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就业,其中有不少被企业聘为高级管理人员。这些人懂技术、会管理,熟悉家乡环境,工作有激情,在所任职的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年龄不大 年薪十万
见到孙阳时,这位年仅26岁、个头矮小的年轻人正在车间里巡视生产情况。别看他年纪不大、相貌平平,却在颍上县登冠新能源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担任生产车间主任一职,年薪十万元、手下管理着近百名一线工人。
年薪十万元,对地处皖西北的阜阳来说并不算低。作为一家成立仅四五年时间、却迅速发展壮大、年产值达6000万元的民营企业来说,给一位年轻人这份高薪,背后无疑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眼前的这位小伙子,身上究竟有什么吸引了企业负责人呢?
孙阳出生于颍上县夏桥镇一个普通农家,15岁外出务工,辗转上海、无锡等地的电动车企业工作。别看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善于学习钻研,从普通的车间小工做起,一步步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并熟悉电动车生产的各道环节。在与孙阳聊天时,他对电动车生产构造、市场前景分析得头头是道,俨然说明了一切。对于孙阳来说,两年前促使他作出返乡就业决定的,不仅是老板的诚意,其它因素也有不少。
“目前,我在颍上工厂的待遇,与之前在外地差不多,而我更看中的是登冠公司对人才的重视,让我担任车间主任一职,可以把多年所学、所积累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经营一线,发挥个人才智,体现人生价值。”谈吐得体,但脸上仍有几丝稚气的孙阳告诉记者,自己现已成家生子,在家乡工作更方便照顾家庭。
软件工程师 家乡找到用武之地
与孙阳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走上企业管理岗位的经历不同,29岁的常文革起点较高,但两者相同的是,这位出身农村的小伙子在外地转了一圈后,也选择了回到家乡工作。
常文革是颍上县黄桥镇人,2011年毕业于华北科技学院工控类专业。大学毕业后,他曾留在外地的煤炭企业工作,由于煤炭市场近年来持续低迷,他个人的工作面临挫折。在人生颇为失意的那段时间,常文革决定回乡找机会。
“在确定返乡前,思想很纠结。作为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家乡人对我有很高的期望。如果返回家乡找工作,往往会被人看成没出息。”常文革说,后来一次回家过年时,看到颍上经济开发区发展很快,不少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入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很大,最终决定返乡找工作。
2014年,常文革成功应聘到位于颍上经济开发区的安徽兴安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一职,在这家以研发生产供水设备的企业里,负责编写设备使用时所需要的PLC程序、HMI程序等软件。学有所用、年薪8万元左右,这个结果让常文革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做对了。
政府支持返乡就业创业
记者采访过程中遇到不少与孙阳、常文革经历大致相同的返乡就业人员,他们曾经因家乡的落后与贫穷踏上外出务工路,随着近年来阜阳创业就业环境持续改善,纷纷返乡就业创业。高薪、厚职、方便照顾家庭成为他们留在家乡工作的主要原因,在回报家乡的同时,也在各自领域实现了人生价值。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多年来持续组织开展“接您回家”系列活动,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从市场准入、户籍制度、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贷款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同时,还建立了一批农民工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器,并协调各类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让返乡人员创业有条件,就业有岗位,让广大农民工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生活得好。有理由相信,随着家乡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和孙阳、常文革一样返乡当白领的外出农民工也会越来越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徐东升 闫翊)日前,记者在颍上县颍河故道暨颍右大堤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现场了解到,目前,相关工程建设已初具规模。 据介绍,颍上县颍河故道暨颍右大堤除险加固工程...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