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立成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技术攻关需要科研团队孜孜不倦的探索,尖端制造需要高技能工人巧夺天工的技艺……记者近日在位于颍上县经济开发区的安徽兴安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了解到,作为一家国内规模较大的专业供水设备生产企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多举措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吸引了一大批高水平就业者前来求职。而这些技术人才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
23岁的杨玉田现任兴安电气公司电焊车间技术指导,别看他年纪轻轻,却一脸老成,与之相匹配的是娴熟的电焊技术。杨玉田家在遥远的广西柳州,今年春节刚过正月初六,他就千里迢迢来到颍上工作。一口浓重的外地口音,让他在一群颍上籍工人中显得格外突出。
“我以前在天津一家企业工作,是今年初到颍上工作的。这里提供的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也不错,就决定留下来。想趁年轻多挣些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杨玉田告诉记者,由于自己会电焊技术,在哪干都一样,都能找到高薪的好工作。
兴安电气公司业务范围集供水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售后服务为一体,主要产品有智能管网叠压供水、智能水处理、智能消防供水及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对生产环节提出了高要求,也对高技术工人的需求很迫切。记者在企业采访了解到,这里不仅有像杨玉田这样“外来的和尚”,本地的技术骨干也被安排到重要的岗位上,各自发挥着聪明才智。
与杨玉田在同一车间工作的郝明今年26岁,是颍上本地人。他的求职经历验证了一句话——“身怀绝技走天下”。郝明是一名氩弧焊工,几年前曾在兴安电气公司工作过,后来由于年轻气盛,抱着出去闯一闯的念头,辞职去了上海,由于一时没找到适合自己特长的工作,他干起了快递。2014年,郝明再度辞职返回兴安电气公司工作。他对此解释说:“原因有两个,由于成家有了孩子,留在家乡工作方便照顾家庭;而且,我掌握氩弧焊技术,只有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才得心应手。”
如今,郝明也已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月薪四五千元。对于此次返乡工作,他表示,家乡就业环境这么好,以后不准备再外出务工了。
一个是外来就业人员、一个是返乡务工人员,杨玉田与郝明只是兴安电气公司众多员工中的普通代表。据了解,兴安电气在近年来的发展中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已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和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坚持走“专精细”道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00多项,其中“基于远程监控新型双保障节能二次供水设备”发明专利为国内首创,接近国际最高水平。企业2015年实现产值七千万元,以强有力的人才为后盾,步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徐东升)笔者近日从颍上县获悉,今年该县将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全力抓好“三夏”及秸秆禁烧工作。 午收在即,颍上县把“三夏”和秸秆禁烧、...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