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哥,我的鞋修好没有?”“还没有,你下午再过来拿,我给你加个前掌,这样鞋不容易坏。”
6月12日,艳阳高照,记者走近阜城莲花路莲池路口东北角一把绿色遮阳大伞下的修鞋摊,听到这样一段对话。修鞋摊主叫马学乔,已经在这里摆摊13年了,街坊邻居对他都很熟悉,因手艺好、干活快、价钱公道,不少人喜欢到他这里修鞋。
诚实经营生意好
左手拿橡胶,右手拿鞋,把橡胶用胶水贴到鞋前掌处,按平,再用刀切去多余的橡胶,打(平整,就这样一只鞋的前掌补好了。“一般像这种价格高、前掌薄的鞋子,我都建议补个前掌,要不然经常走路,再好的鞋子也容易坏。”顾客修鞋的时候,马学乔一般会提出自己的建议,能修就修,不能修就不修。
当天上午,马学乔的生意不错,一位女孩来修钱包扣,马学乔拿过来看了之后,告诉她只能换新扣;女孩同意后,马学乔拿出几个扣子让她选择,并迅速换好给她。“女孩子都比较在意外形,我要是随便给换,万一不好看就不太好了。”马学乔说,尊重顾客的要求,是自己的服务宗旨。
闲聊间,一位老大爷提着一双鞋过来了,马学乔顺势拿起一把铁拐子夹在腿间,形状类似扁平的铁鸭子嘴,把要修的鞋底朝天扣在鸭嘴上,钉子一放,锤子一敲,一分钟的功夫,鞋子就修好了。“就喜欢你这干活利索的劲,价格还公道。”大爷笑呵呵地说。
为人热情和善
很多时候,修鞋摊前都围坐着两三个人,有修鞋的顾客,有前来聊天的街坊,也有等着接学生的家长。因为地处学校附近,不少学生家长在等孩子放学时,常常坐在这里聊天。“以前不知道这里有修鞋的摊点,送孩子上学时无意间看到,就把家里原本准备扔掉的鞋子拿来修,结果都修好了。”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现在,她和其他几个家长经常在这里聊天,即使不修鞋,就坐在这里等孩子,马学乔也是乐呵呵的。
为人和善的马学乔经常一边修鞋,一边与人谈笑风生,用笑声传递他的生活态度。
修鞋摊附近还有不少小吃摊和肉摊,许师傅的肉摊与修鞋摊正好相对,两人颇为熟稔,经常互相帮助。“都是邻里街坊,大家互相帮助,他身体不好,我们能帮就帮,我们有事他也会尽全力的。”许师傅告诉记者,虽然马学乔是残疾人,但他们心里,马学乔与常人无异。
学门手艺为自立
明眼人都能看出,马学乔行动不便。原本七尺男儿,却因残疾只能以低矮之态行走。提起自己的残疾,马学乔并不避讳:“因为小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因为残疾,他曾经伤心、迷茫,但他也知道自怨自艾是没用的,生活不会因为他残疾,就对他有特殊优待。
24岁那年,马学乔只身一人从老家颍上县南照镇出发,来到阜阳学手艺。起初,他跟着一个修鞋师傅学习,几个月之后,他的修鞋摊就开张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师父说,修鞋是门手艺,熟能生巧,只有经常练习,才能把手艺学会。”练习过程并不如想象中顺利,被针刺、被锤砸、手受伤是常有的事,但也是这些伤痛让马学乔快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修鞋匠。现在的他,从修鞋到修拉链、修包,只要能修,都可以修好。
修鞋摊的生意并不稳定,好的时候每天可以赚到200元,生意差时只能赚到几十元。“我不求能赚大钱,只求能养家糊口。”还是一个人的马学乔除了刮风下雨,几乎每天都出摊。
2013年,马学乔用自己赚的钱买了一套40平方米的小房子,房子虽不大,但那是马学乔自己的家。“虽然还借了点儿钱,但总算是有自己的家了。”眼下,马学乔还在努力干活,希望早日把借款还清。
新闻推荐
6月23日,颍上县市民在排队办理公共自行车租车卡。颍上县公共自行车服务自6月18日试运行以来,很受市民的欢迎,目前已投入自行车1200多辆,65个租赁点基本覆盖了城区及周边公园景区,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nbs...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