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铃声响起,静谧的颍上县润河镇中心小学顿时热闹起来。教室外,学生们丢沙包、拍纸牌、玩石子……与孩子们朝阳般的笑脸相映,是老师程孝颍亲切和蔼的笑容。因为患有骨关节病,喉咙做过手术,程孝颍的声音有些沙哑,走路也一瘸一拐,但他看到自己的学生,就有一种关爱的眼神:“孩子们,玩耍时可千万要注意安全啊。”
从教26年,程孝颍一直坚守在乡村学校的三尺讲台。二十多年的变化如此之大,校舍从无梁的土楼变成了明亮的楼房,上课从自带板凳变成了桌椅整齐,身旁的孩子从小毛孩变成了大高个……可在程孝颍心中,始终不变的是对学生的爱护,对教育的倾注。
程孝颍毕业于颍上师范学校。1991年,程孝颍来到润河镇中心小学任教,从此,这里成为了他人生中的重要舞台。“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创新的教育理念,就无法胜任教师这一行业。”程孝颍深知,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与城市存在差距,所以,他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之余,向前辈教师请教教学经验,吸收年轻教师的新想法,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有耐心细致的启发,有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热爱学生是每个老师的天职和美德,也是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程孝颍经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上世纪90年代,学生张德宝家庭贫困,缴不起学费,面临失学,程孝颍多次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还资助学生学费。
程孝颍的班中,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日里,程孝颍不仅教授知识,还承担了家长的看护。有一次,程孝颍发现学生朱新明不在课堂,而学生提供的家长联系方式是空号,程孝颍焦急万分,他多方打听,根据班里同学提供的信息,在集镇上一条条街、一家家店地寻找,直到中午才找到学生,程孝颍才安心回家吃饭。
2013年秋,程孝颍感觉喉咙不舒服,上课时比平时多用力,声音是沙哑的。但那时正值开学季,程孝颍任班主任,班级事务多,程孝颍离不开学校岗位。拖了一个月,在家人和同事的再三催促下,程孝颍去省立医院做了检查。医院诊断为喉癌。医生为程孝颍做了癌变部分的切除手术。术后,医生叮嘱他要好好静养,建议本学期在家休息。
可是,仅仅住了一个多月院,程孝颍就返回学校了。“我们学校有约1400个学生,按照师生比例,应该有60多位教师,可目前我们学校仅有约50位教师。这里教师资源缺乏,学校需要我,学生更需要我。我不能也不愿离开教学岗位。”程孝颍说,手术之后,他尝试着进行发声,当发现自己还能说话时,他非常高兴。“作为老师,能和学生在一起我就高兴,能为学生讲知识就很有成就感。终于可以再次站上讲台了。”
2014年,程孝颍又患了骨关节病,手指关节变形,腿上起了大大小小的包,病发时全身关节肿痛,走路也是一瘸一拐的。即使如此,程孝颍仍未舍得离开学生,他未请过一天假,未缺过学生一节课。在病情严重时,他就靠吃止痛药坚持着。
回首26年的乡村教师生涯,程孝颍辛勤付出,无怨无悔。“这一路走来,有困难和艰辛,但更多的是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程孝颍说,看着一批批的学生成长成才,便是支撑他一直坚守在这宁静乡村校园的精神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李兴联)7月19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亓龙赴颍上县西三十铺镇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姜涛陪同调研。 当天,亓龙一行来到西三十铺镇余塘村,实地查看了西三十铺镇起林...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