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当下,也被大众认为是“中国情人节”。相较于很多年轻人吃饭、看电影、情人相会的过节方式,阜阳姑娘丁宁却穿上了汉服,和100多位同袍一起,在乞巧、斗巧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七夕。
今年19岁的丁宁老家在颍上县,目前在石家庄一所大学就读。事实上,从高中开始,她就已经是一名汉服爱好者。“记得小时候,每年春晚,看到其他的少数民族都会穿上民族服装庆祝节日时,我也会问家人,为什么我们没有传统服装?直到高中的时候,开始接触阜阳汉服社,才真正对汉服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从此深深地爱上了这种服饰以及这背后的传统文化。”丁宁告诉记者,除了平日的一些活动外,如今,每逢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她都会穿上汉服,和家人一起,走出家门,展示汉服,庆祝佳节。
同样,今年七夕前夕,原计划独自过节的丁宁,在得知颍上同袍组织了七夕活动后,欣然加入。当天傍晚,丁宁穿上汉服,与100多位同袍在颍上县江心洲滨河公园汇合,向当地的群众展示汉服、行汉礼,拜织女、穿针、浮针、投壶……
“其实,这是我连续第三年参加这样的七夕活动,虽然每次的活动内容都差不多,但于我们而言,每次又都是不一样的。”丁宁说,如今,很多人会过情人节、圣诞节这些外国“舶来”的节日,但对七夕、中秋这些传统节日却没那么重视,甚至说,渐渐把我们的传统节日“丢了”,这无异于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丢了”。“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所以,我也希望我们在自行庆祝这些传统节日的时候,也能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到传统文化。”
除了传统游戏外,祈愿也是传统七夕节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丁宁告诉记者,去年七夕,她除了祈求智慧和巧艺外,还曾默默许过一个愿望,希望在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里,找到一个男朋友。而就在去年下半年,丁宁也得以如愿,与一位初中同学牵手,开始了一段异地恋。“也许是织女听到了我的心声,就让我梦想成真了。”丁宁玩笑着说。
通过参加传统庆祝活动,让丁宁这般的参与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七夕,同时,也让不少观众耳目一新,拥有了一个印象深刻的七夕记忆。“表演很精彩,而且,让我们了解了很多传统礼仪,传统文化。”一位观众如是说。
“据我们了解,目前,家乡群众对汉文化了解度不是很高,我们也希望通过穿汉服、行汉礼的方式,让大家知道汉服、了解汉服,甚至,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更多的传承传统文化。”作为活动组织者之一,颍上县桃花庵汉服社相关负责人朱丹如是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王雪洁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