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多年努力,兰州新区于今年八月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跻身国家级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之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起步不过短短数年,能跃升为“国字号”新区,兰州新区无疑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那么,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将为兰州乃至甘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发展前景?这是成为兰州市民和无数网民近期关注的焦点话题。
跻身国家级带来机遇多多
金秋八月,兰州迎来佳讯:8月20日,国务院以国函【2012】104号文件印发《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兰州新区正式升格为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9月7日上午,一场面向国内外推介兰州新区的新闻发布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在京召开。跃升为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一度饱受争议的新区开发实现“华丽转身”,此事件迅速成为全国媒体竞相关注的焦点,也在网上论坛里引起网民热切讨论。兰州新区晋升为国家级新区,地处西北的兰州由此被推到了新车轮西部大开发和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
当前,新区开发已成为一个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先决条件,成为各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和所在区域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从这个意义上说,兰州新区的升格对兰州市、甘肃省甚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都意义非凡。正如一些业内人士分析的那样,在生产力布局平衡决策上对少数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或地带实行重点开发,可逐步实现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转变。“与分散投资而难以形成聚集效应的情况相比,开发区的建设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有限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按照回报率的高低投向对经济有决定意义、而且有最优经济效益的地区,进而带动全局发展。”关注地方经济发展的企业精英杨晓刚先生这样表达观点。
兰州位于祖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和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独具的区位优势使其在国家战略层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区域层面来看,兰州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兰州的辐射带动作用,拓展以兰州新区为核心的外围盆地,进而提高兰州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今后,兰州中心城区将与白银、秦王川形成甘肃新的经济发展‘金三角\’,而一系列优惠政策等的覆盖,将使兰州新区成为一个巨大的磁场,集聚产业,吸引投资,快速成为一个产业集聚发展的洼地。”
其实,早在建立之初,兰州新区就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以吸引投资。许多关注新区发展的人士则表示,此番晋升为国家级新区之后,从国家层面,还将会有一系列在招商引资方面的重大政策出台。政协委员、某地产企业老总刘刚说,“兰州新区升格为国家级,必然会有一系列政策出台,因为优惠的政策是吸引资金和项目的关键所在,而政策的‘洼地效应\’最终体现在产业和项目的集聚发展上。”
距离兰州38.5公里、西宁198公里、银川420公里,位于甘青宁三省的核心地带……周边与白银、临夏、定西、武威、甘南、临洮等县市相邻……这一切构成了兰州新区独具的区位优势。从2010年8月成立筹委会,经过短短两年时间后升格为国家级,兰州新区终于破茧而出。秦王川,这个以前并不为人熟知的地方,如今成了兰州至乃至甘肃跨越发展的全新平台。
很多经济学家从全国大格局的发展视角看待兰州新区的升格,认为建设兰州新区,有利于兰州发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特大型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与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共同形成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撑。这一观点在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得到印证:“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民族交汇融合地区,是中原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固,具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在记者采访中,许多专家和教授认为,把兰州新区建设成西部地区的特区,当前正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市委党校管理科学教研部的于金凤教授说:“国家级新区是区域发展中一种高规格的制度支持,包括税收上的减免,项目落户上的照顾,土地政策上的优惠,以及其他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先行先试权,通过政策上的倾斜,使项目、资金、资源迅速向明星区域集中,可以催生出一个新的GDP高地。兰州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后,兰州、白银、秦王川将形成甘肃新的经济三角区,成为甘肃新的GDP高地。”。她认为,兰州作为甘肃的省会城市,不仅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甘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确定的中心城市,甘肃能不能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关键看兰州,兰州的转型跨越、率先崛起,对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直接决定着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无疑,兰州新区的升级,使兰州转型跨越、率先崛起有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领跑区域经济发展
纵观国内已有的几个新区开发实例可以看出,国家级新区开发与一般性区域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其“特区”性质,因为其实行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别管理体制是一般性区域无法企及的。正是这些相对优惠、激励性的政策,以及相对精简高效、更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惯例、超高授权的区域管理体制,造就了新区开发的独特优势。与之配套的“亲商重商”和“激励创新”的开发区文化,“一站式办公”和“零障碍服务”等高效率工作方式,一整套专业化的投资创新与创业创新服务,高规格的基础设施等也是新区建设的特色和特质。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开发区尤其是国家级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各地吸引国际资本、涉外经济活动、新型体制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关联服务、创新体系要素最为集中的区域。“因为相对优越的政策、体制、观念、服务、方法、设施等叠加在一起,将使新区内部‘小环境\’显著地优越于周围‘大环境\’,进而形成制度、产业、功能、设施、甚至心理意义上的所谓‘绿洲效应\’。相比之下,新区这边风景独好,因此会迅速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这是城市发展的一种途径。”李小春说,“一旦目标产业及相关资源在园区形成聚集之势,在聚集效应、需求与供给等经济学规律以及协同效应等系统科学规律支配下,与目标产业内在关联、互补或竞争性经济活动也会自发地趋于集结成群。因此可以断言,今后兰州新区将是各种发展要素资源辐合汇集的区域极化中心,其局部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也将逐步高于老城区。”
记者注意到,近一段时间,许多专家在不同媒体表达了一致的观点:兰州新区建设,将吸引区域内的资源、资金、人才、信息、产业等生产要素聚集,从而产生规模聚集效益,使其成为西北经济发展的龙头,拉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对整个西北地区的开发将产生深远而不可估计的影响。
基于多种优势叠加效应的影响,客商投资大多选择在区位条件优越的增长极地区进行,兰州新区无疑就是未来甘肃乃至西北区域经济发展重心,它的崛起也必将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跳出盆地意识,冲出峡谷思维”,这是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谈及四版城市规划时多次提到的两句话。“再造兰州”战略的实施,为兰州城市功能布局冲出河谷盆地指明了方向。地区宽广大的秦王川作为兰州新区,成为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的重心。
近年来,面对城市的快速扩张,外来人口的迅猛增加,兰州同样面临着每一座现代城市都要面对的棘手问题:空间拓展有限,土地资源稀缺,城市发展受限……对于兰州,“两山夹一河”的现状掣肘着城市的发展脚步。尤其主城区的人口承载力已超出极限,城关区的人口密度甚至比上海市人口最密集地方的两倍还要多。因此,‘跳出老城建新区\’,这对兰州而言不仅仅是造新城带动发展,更是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战略决策。省市政府将破解城市发展布局和“出路”最终选在秦王川。在2010年5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兰州建成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和西北交通枢纽及物流中心,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并适时新建“兰州新区”。“跳出老城,再造兰州”,兰州新区开发迅速规划启动,规划利用10年到20年时间,在秦王川建设一座经济规模、区域面积等同于兰州老城的现代化新城区。
与兰州中心城区相隔70公里的兰州新区,被看作是未来兰州建设“1小时都市经济圈”的理想地域。在四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突破兰州河谷地区的用地瓶颈,拓展以兰州新区为核的外围盆地,提高兰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是今后兰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策略,而对兰州新区未来的发展,规划也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兰州新区是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先导区,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平台,是中心城区产业出城入园的主要承载地,促进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提升和转型发展。依托中川机场建设兰州新区,是兰州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为强化与中心城区的联系,规划构筑三条兰州新区与兰州市区的交通廊道,一条兰州新区与白银市区之间的交通通道,在兰州新区周边形成“三纵一横”的区域交通联系通道。目前,从兰州老城开往新区的快速通道正在建设,预计未来兰州新区到中心城区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今后兰州市可依托新区建设,实现人口的转移和产业的重新布局,使城市发展空间得以拓展,喊了多年的‘老城抽疏\’战略也就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市规划局有关人士这样说。
“开发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对所在城市的空间规模、形态以及空间增长方式、产业空间结构、人口与社会空间结构等方面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效应,在催化城市空间重构、促进城市发展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兰州大学博士李小春说,兰州新区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兰州城区面积的迅速扩大,使城区范围逐步从老城区扩大到秦王川,即从中心区拓展到外围区,并使城市布局形态由单中心结构向多核心结构转变,促成城市空间布局由“东西向结构”向“一城多点”的布局结构转变。同样,随着新区的崛起,中心城区的人口将逐步减少,而城边缘区和近郊区人口将大量增加。产业布局也将随着进行重构和调整。“城市发展一头沉的现状就能得到改善,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也将日趋合理。”
辐射带动效应更加凸显
一个区域的发展离不开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这也是“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得以快速形成并崛起的原因。业内人士这样认为,兰州新区的建设将使兰州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更加显著,进而能在甘肃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协作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为兰州新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是一块特殊的试验区,在城市化加速的进程中,其新区特征必然使其成为城市化过程的核心。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兰州新区所在地秦王川位于兰州和白银的接合部,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这片土地一旦苏醒崛起,必将成为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兰州作为甘肃省会和唯一的中心城市,放在全国大格局中去看,建设兰州新区,有利于兰州发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特大型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与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共同形成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撑。“但要对整个西部地区都产生真正的影响,仅靠兰州新区作用是不够的,国家支持兰州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其实就是希望通过它的区位优势,首先形成一个核心都市经济圈,而后再通过‘经济圈\’的扩散效应对西北地区进行辐射和带动。”关注西北地区发展的专家们分析认为,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兰州新区升级为国家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依托兰州新区,进而构建我国“新西三角”经济圈,即进一步联合重庆、成都、西安和兰州,建立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和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兰银城市群,最终使三个城市群发展成为覆盖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合体。在兰州市的四版城市总体规划中,区域协调发展同样得以充分体现。依据规划,今后兰州市将强化与西部地区的区域合作,积极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努力沟通与中亚地区的联系,加强与新疆、宁夏、青海等省域间合作,共同打造“三小时城市圈”。
经历由中川新区、空港工业区到循环经济区的层层蜕变,兰州新区走到西北地区开放开发的最前沿。但是,兰州新区开发的意义决不局限于秦王川246平方公里的范围。正如于金凤教授所说,从西部发展的大视角看,兰州新区的升级,有利于“新西三角”经济圈的尽快形成,而“新西三角”经济圈的形成,则有利于缩小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同时对探索西北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新模式,增强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以兰州城市群为代表的陕甘青宁新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相互间的贸易交流和经济协作越来越频繁。可以预见,随着兰州新区开发建设的不断走向纵深,兰州作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上特大型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将更加显著。
新闻推荐
21日,四川甘孜州“蒙古史迹调查小组”特聘专家温玉成教授独家向记者透露,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确认,成吉思汗死于“木雅噶”,今甘孜州道孚县协德乡境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去世700多年来,中外专家、...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