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出台《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酒类流通实行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和溯源制;同时要求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明示。对于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的经营者,处2000元以下罚款。新规称,必要时酒类经营者应要求买酒者出示有效身份证件。虽然新规已经实施两个月,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酒类经营者并未设置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的标识,未成年人买起酒来易如反掌。
未成年人买酒很方便
近日,市民赵女士向本报新闻热线6132888反映,今年15岁的儿子小军(化名),前几天为同学过生日,去酒店购买了四瓶白酒,结果7个孩子喝完了四瓶白酒后,儿子回家吐了好几次,直喊头疼。事后,赵女士找到酒店理论,但服务员说,一个愿买,一个愿卖,谁也管不着。“孩子现在还未成年,万一经常喝酒,影响了智力和身体正常发育可怎么办啊?”赵女士担心地说。随后记者经过孩子家长同意,带着15岁的小力(化名)来到一超市,在酒类销售区,记者看到这里并没有“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的警示标志。随后小力拿着一瓶白酒去付款时,收银员只是问了一句“有没有会员卡”,并没有对小力买酒的行为进行劝阻。在白银路街边的一家小商店,当老板听说小力买一瓶白酒后,二话没说,从柜台上取下一瓶递给了小力。采访中记者发现,同样的情景几乎在所有的商店、超市重现着,而且这些商家均没有在显眼位置设立“不向未成年人售酒”的标识。
商家诉苦孩子年龄目测难
对于向未成年人违规卖酒的行为,大多数商家表示不知道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类的规定。白银路一家小商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到这里买酒的孩子,大部分是替父亲买酒的。而且现在的小孩比较早熟,从外表上很难判断他是不是未成年人!甘南路上的一家酒类经营户说,他知道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的规定,但其他同行都在卖,自己不卖,会少赚钱。当记者询问是否会有人举报时,这位经营户说,兰州目前许多人都不知道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的规定,家长发现孩子喝酒后,基本上都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后不允许喝酒,几乎没有任何人向有关部门举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商家认为,消费者在买酒时,商家不可能要求对方全部出示身份证,因此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的规定执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未成年人网络购酒无人阻拦
随后记者对未成年人网络购酒进行了调查,发现几乎没有任何阻挡。记者先后登录了兰州市三家购物网站,发现商家在产品分类中,均把酒品单独归类,以方便消费者挑选。而记者在登录酒类购物页面后,并未发现在显著位置有明确标示告知“不向未成年人售酒”。记者于是在一家带有酒类销售的购物网站进行了注册,发现注册过程非常简单,消费者只需要提供有效电子邮箱即可注册成功,而诸如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均不必填写。在购物结账环节,消费者同样可以选择现金交付,如此一来未成年人“选、购、结账”所有障碍均可轻松“跨越”。“现在的孩子,网上注册个用户小菜一碟儿,买个酒真不是个难事,我觉得应该适当控制一下网络购物年限,也对未成年人是个保护。”市民陈女士表示。此外,目前许多家长在孩子饮酒的问题上采取了默许、纵容的态度也使“禁酒令”成了一纸空文。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宴席上,常常可见成年人用筷子蘸点啤酒或白酒放到儿童的嘴里;重大节日里,家长也会破例让孩子来上一杯。
应严厉处罚违反“禁售令”者
兰州市酒类管理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务部出台《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后,他们立即向各酒类经营者进行通知,并要求在经营场所悬挂未成年人的“禁售令”。并针对众多商家对未成年人身份确认这方面的质疑进行了解答,这位负责人表示,如果不能确认顾客的年龄身份,那么可以拒绝销售酒类商品,否则在不确认对方是否为未成年人的情况下出售酒类商品,那么就属于违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处罚。同时酒类管理部门将在节前对酒类经营者进行检查,必要时还可能联合工商部门一起对这种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新闻推荐
特色兴校全国赛场技压群芳典型示范期待催生百花满园 ——兰州市教育系统“艺术育人实现质量兴校”工作侧记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中国大学为何创新力不足、为何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发问言犹在耳!如何深入持久地推行素质教育,让以创造为生命的艺术教育,兼收并蓄催生师生心中诸多的中国梦,从而为“为天地立心...
甘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