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甘肃高考大幕开启的第一天,西部商报推出的“高考同题作文征集”活动获得了众多高中生的积极参与,今日本报选取了部分优秀作品并推出特辑,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
今年的作文题目为: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此外,西部商报作文版长期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征稿,欢迎踊跃投稿。
投稿需注明所在学校、班级、姓名。
投稿热线:0931-8119000
投稿邮箱:xybk0508@163.com。(记者 崔李平)
中国的脊梁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二鸿宇班 张昭璞 (指导教师 郭新戈)
华夏,自盘古开天地、炎黄统九州以来,已经雄踞欧亚大陆的东方,巍巍屹立五千年。这头雄狮,究竟具备了怎样的脊梁,才可以傲视岁月,俯瞰山河,以铮铮铁骨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后人的扣问,随风回荡在时光的长廊,先哲的答案,在滚滚红尘中回响。三国空城上空,琴声悠然又强劲,“自强”二字从诸葛孔明口中飘然而出。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舌战群儒交盟友,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毕生心血复汉室。诸葛亮的一生,不可谓不自强。华夏历史的长廊上,自强如孔明的贤者,何其之多!《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春秋战国至今日之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躬身亲行,以“自强”二字撑起了中国的脊梁。张骞不畏西域地远,跋山涉水拓丝路;勾践发奋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林则徐怒对列强,销烟虎门,不因祸福避趋之。自强,是大敌当前,勇于奋战之气魄,是面对逆境,志在向上之信仰。自强之精神,历经岁月的锻打,铸入了中国挺直的脊梁。
中华之精英,其自强不息之奋斗精神源于其自信不怠之特质。读李白诗歌,自信之品格自会飘逸而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意气风发而踌躇满志的傲气与自信令人赞叹。如李白一般,自信是“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欣赏,正是因为这种自信精神,在屡遭外敌入侵时,中华儿女中涌现出大批寸土不让、威武不屈的沙场英雄;在西洋文化渐欲迷人眼球时仍有一批能赏梅兰竹,可品棋琴书画,不忘忠孝仁义,坚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贤人。
鲁迅先生面对当时前途渺茫的社会现实,指出中国的脊梁正是那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而在经济蓬勃发展,气象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的脊梁则应是那些不耽于安逸,无惧于挑战的自强者,不媚外,不卑国自哀的自信者。愿我辈人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强自信之气势,成长为中华最坚实的脊梁!
正视自我 不忘初心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二昌绪班 于博君 (指导教师 郭新戈)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总有人带着遗憾败下阵来。他们缺的不是雄心壮志,少的不是经验才能,而往往是处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境况中而昧昧不自知。
那么,该借一场怎样的“东风”?
在我看来,很多情况下,一番深刻的自省,一场慎重的审视便是这极其重要的“东风”,也便是实现理想必不可少的环节。
“省”的目的在于正视——正视现实,正视自身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鲁迅先生曾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水滴深知其力薄而石坚,便以恒心相克,终得石穿;笨鸟深知其技拙而不及同类,便以勤奋弥补,终得高飞。所谓正视,就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只有在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之后,才能合理制定目标,及时完善计划,以求离心愿更近一步。
正视自己,方得坚守。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因为它的本心从未改变。正视自己,是为了回归本源,复探初心,从而为行动指明方向。正所谓“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无须色泽艳丽,只留芬芳四溢。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中期的伟大音乐家勃拉姆斯,专注于古典主义形式音乐的创作,在人们高呼“向前看”时,他用古典诠释浪漫,用昨日歌唱未来。他选择勇敢守卫自己的初心。
相反,若听不得一句质疑,即使清楚明白地审视了当前局势,准确透彻地分析了自己的能力,这样的“正视”,也无大用?若反复自省之后变得心神不宁、摇摆不定,心中尽是“月是他乡明”的感伤,长此以往,哪里还有勇气来坚守最初的信念,实现独一无二的价值呢?正视自己积极调整,并不意味着轻易抛弃和盲目的变更。
生活中,迎接挑战的前夕,往往会为自己加油鼓劲——我能行!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但同时,它又何尝不是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和一份勇往直前的坚持呢?由此可见,正视且坚守,不忘初心,努力拼搏,每个人都可以自信前行。
是时候在奋发图强的道路上,沉下心来,勤于内省,勇于接纳,敢于坚守,借一场名曰“正视”的东风了。
君子风骨 山高水长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二昌绪班 宋文瑀 (指导教师 郭新戈)
温润如玉,风度翩翩,松下奏流水,菊边吟凌云。这便是古往今来我们追求仰慕的君子形象,其仪乃为人之典范,其行乃立世之楷模。
古人云,“君子如响”“君子固穷”,又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谁谓,风骨哪般?
君子风骨应在于勤勉不息、百折不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那个绝大多数名仕会选慕义而死的春秋,太史公司马迁为完成父亲遗命,实现毕生志愿而甘受腐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终著就这部“史家绝唱”。君子风骨之幸在于远播美名,但君子风骨之利更在于那种“人不知而不愠”,甚至于被世人长久误会、被现实打击却不动摇的坚贞。自强不息,君子风骨因而有了松柏似的常青。
君子风骨应在于馥郁内在,才德兼修。君子品德傲岸如桂花之质,“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晏子身材矮小,出使楚国时更因此被羞辱。而正是这小小的身材却在中国历史的大道上留下了长长的剪影。他能言善辩,时时讽谏君主;他不卑不亢,面对他国的欺辱从容应对,维护国家威严。君子的内在幽香沁人心脾,重修内德,君子的风骨因其璀璨的灵魂而同兰桂般脱俗。
君子的风骨是蓄于文化的柔软,君子风骨是民族相传的坚硬。从养浩然正气,坚持己道的孟子,到蔑视权贵,追求心灵自由的李白;从“称量天下”,评品满朝官员诗篇的上官婉儿,到专注编纂建筑学集著的林徽因,“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应习君子儒雅,传君子风骨。
自强不息兮君子骨,厚德载物兮君子风!
新闻推荐
天气渐热,又到了农产品大规模上市的季节。市场似乎成为检验农业产业是否成功的一份有效“考卷”。往年总会有某些农产品发生滞销,甘肃、内蒙古某些地区的土豆、湖南怀化的柑橘被倒在田边;山西吕梁市...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