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兴国之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能否确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党的执政地位、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重点社会阶层,聚焦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人格示范力量的先进人物,影响、激励、启迪和带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些先进人物之所以激励人、感召人、启迪人最为深层的原因就是其人格的力量,人格力量是这些先进人物在实际工作中忠实于自己信仰、践行自己的信仰的结果。因此,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聚焦党政领导干部的言行,使党政领导干部成为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忠实实践者,不仅要说,更重要的是做,知行合一,从而激发带动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为此,要把党员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做言行一致的人,用共产党人的人格感染影响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是不同价值观争夺渗透的重点,因此,必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融合到学校教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广大青少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重点内容,核心在立德上下功夫。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所进行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就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并且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置于战略性的高度,而不能一手硬,一手软,甚至采取道德虚无主义的态度。
要把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譬如孝、善、诚、信等作为重点融合进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中,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加强正直、勤奋、宽容、注重礼仪、尊重他人等教育,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制度建设,用制度保障促进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培育。制度和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补充,这种内在逻辑关系和现实关系表明了二者之间功能的互补特征,制度建设是道德建设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搞好制度建设有利于更好的规范道德生活,规范社会秩序;有利于提高道德的权威性,增强人们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有利于减轻和消除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为道德建设保驾护航。
首先,要把道德建设纳入到法治建设之中,用法治来引领道德建设。其次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建立和规范礼仪制度,使具体社会生活行为规范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形态,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制度建设,使各项法律、政策、礼仪规范等制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作者系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记者李欣瑶)7月2日,甘肃省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决赛在兰州交通大学举行。本次大赛由省教育厅主办,兰州交通大学承办,大赛主题为“探索工作世界,成就职业梦想”。大赛旨在普及大学生职...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