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游邱 本报记者 陈君
2月18日,华蓥市明月镇顶足村村民易强林,正式签约广华工业新城内的国雅电子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技术工人,月薪3600元。
尽管今年还不到26岁,但易强林先后在福建泉州、广东东莞和深圳等地工作了8年,先后干过杂工、搬运工、电子厂普工、技工……无论工作多么辛苦,他也从未想过在靠“一黑(煤炭)一白(水泥)”拉动经济发展的家乡华蓥市就业。直到今年春节前回家,看到家乡电子信息、机械加工企业越来越多、待遇越来越好,易强林这才临时决定参加双选招聘会,留在华蓥工作。
华蓥市近年来大力发展机械加工、电子信息两大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之路。2012年,该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80.7亿元,同比增长18.4%;工业增加值增长17.4%。
“煤老板”邓正
风险小了,钱赚得却更多了
邓正曾是华蓥当地很有名气的煤老板。2001年,他以60万元的年租金承包了因年年亏损而濒临倒闭的华蓥市彪水岩煤矿。通过技改扩能,到2007年,彪水岩煤矿年产量达到5万吨,实现纯利400万元。尽管腰包一天天鼓起来,但邓正却整天提心吊胆。“压力很大!”邓正坦言,“煤炭行业是个高风险行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可能赔得倾家荡产;另一方面,煤矿面临资源枯竭,最多再挖10年,就没得煤炭可挖了。”
同样感到“压力很大”的还有华蓥市委、市政府。2007年,该市煤炭产量相比鼎盛期最高年份(1999年)减少100万吨,产值减少2.5亿元。2009年3月,华蓥正式启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着力发展机械加工、电子信息两大新兴产业。“机遇来了。”邓正兴奋不已。2009年9月,邓正投资8000万元办起正大汽配有限公司,转型生产中高端汽车车灯。
从一个熟悉的产业转型到一个陌生的产业,开头最是艰难。“没有厂房,没有技术,没有工人。”邓正一连用三个“没有”描绘他当时的状态。
2010年5月,邓正的正大汽配有限公司一期建成投产。2011年底,邓正又投资5000万元上马二期——扩建年产30万套汽车灯具表处理及产品注塑生产线。“2012年,公司共销售各式车灯40万套,实现产值8000万元、利润800万元。”邓正如是说。
“掘进工”李俊辉
离家近了,工资却更高了
2月19日,记者在正大汽配车间采访时,见到了李俊辉,他正给灯具喷漆。
尽管活路很轻松,但李俊辉的工资却并不低——每月3000元,加班工资另算。“没想到离家近了,工资却更高了!”李俊辉高兴地说。“当时华蓥就煤炭、水泥两大产业。”2004年秋,高中毕业的李俊辉到华蓥市李子垭煤矿作了一名掘进工,“掘进工是个高危险、高体力的职业,既要配炸药,又要推大车,工资却并不高。”
“再也不想过提心吊胆的生活了!”2009年初,李俊辉决定辞职远赴广州打工,尽管干保安每个月仅1800元,但李俊辉却第一次有了“安全感”。
保安,李俊辉一干就是3年。直到2012年5月,父亲打来电话:“俊辉,快点回来,广华新城的机械厂、电子厂正在大量招工。”
回到华蓥半年以来,李俊辉的月收入一直保持在3000元以上,除此以外,他还有了当工人的成就感:“第一次感觉自己不是在打工而是在干事业。”
“招商人”罗银华
企业多了,产业结构更优了
罗银华很忙。在华蓥市经信局许多干部群众眼里,自一年前从市招商局“转战”经信局后,他从来就没有停下来过。
2004至2011年,罗银华曾做了7年华蓥招商局长,亲身经历了从求商到选商截然不同的“两重天”。对于产业转型,他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切的感受。
“2009年以前,哪是招商,简直就是哈着腰求商。”罗银华说,“2009年之后,情况发生改变,我们的广华新城,只招机械加工、电子信息两大产业,投资额1000万元成为企业的进城‘门票\’。”
为何底气这么足?“华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这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罗银华说,这意味着国家将在项目、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这对重庆外迁、沿海内迁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来自华蓥市招商局的一组数据印证了罗银华的说法:2012年,该市共新引进项目97个、到位资金119.3亿元,分别超全年目标12.8%、38.7%。目前,华蓥市已建成投产电子信息产业项目24个、机械加工产业项目47个,两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14%上升到28%。
新闻推荐
8月26日,华蓥市永兴镇安丙小学的学生在教练带领下进行足球训练。地处山区的华蓥市永兴镇安丙小学(原永兴镇小学)有一群特别喜爱足球的少年,他们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学习足球知识、进行足球训练、举...
华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蓥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