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华蓥新闻 > 正文

***使5048人摘掉“贫困帽”

来源:广安日报 2015-05-12 05:09   https://www.yybnet.net/

□赵代华 张友继 华蓥记者站 游青

5月8日一早华蓥市庆华镇黄桷村村民卿圣通开始忙碌起来,将养殖的生态鸡运到镇上的农贸市场贩卖。

卿圣通曾经是黄桷村的贫困户,家里劳动力缺乏,文化程度低,无就业技能。后来,他参加了养殖技能培训,利用撂荒地规模化养殖生态鸡,年收入近8万元。如今,他还带动周围贫困群众参与养殖,其“跑山鸡”系列产品远销重庆。

2014年以来,华蓥市通过***,5048名像卿圣通这样的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

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市有档

2014年以来,华蓥市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455万元,直接扶持到户资金近600万元;成功整合项目资金8232万余元,引导社会投入扶贫资金6431万余元。同时,该市89个部门、1600余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1.1万余人。

在贫困户的认定中,华蓥市创新推出“一一四工作法”,即坚持一个标准:2013年家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坚持一条原则:贫困户的评定,必须公开透明、民主评议和群众公认;坚持“四看”综合评定:通过看“屋顶子”、“菜园子”、“脑瓜子”和“口袋子”综合判定是否是贫困户。

对于识别出的25个贫困村和1.86万贫困户,华蓥市全部建档立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市有档。各帮扶单位和帮扶人密切结合各行业、各单位的业务职能,围绕“5大扶贫工程,12项重点工作”,重点解决贫困村的危房改造、饮水、用电、医疗、交通、电视、广播、网络、文化阵地等难题。

根据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华蓥市逐村制定扶贫计划,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并采取“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办法明确帮扶重点,统筹安排扶贫资金、惠农政策资金、结对帮扶资金,直接到户资金户均达到2000元以上,确保贫困户脱贫有办法、发展有支撑。

扶持一户脱贫一户 推行四大分类式扶贫,不脱贫不脱钩

华蓥市利用***建档立卡调查结果,发现疾病、残疾、缺乏劳力和技术等是致贫的几类主要因素。结合本地实际,华蓥推行分类式扶贫,确保扶持一户、脱贫一户,不脱贫不脱钩。

明月镇竹河村村民刘必成因病致贫。在帮扶他的过程中,华蓥市卫计局干部邹可川多次到刘必成家中调查、谈心,最后根据贫困户的意愿,确立了扶志型扶贫方式。2014年,在邹可川的帮扶下,刘必成利用1000元帮扶资金购买了鸭苗,当年即实现了脱贫。

位于禄市镇的中国蜜梨基地,企业将基地交由农户管理,并进行统一指导、统一收购。据了解,采用“反租倒包”模式经营的农户,最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最高年收入超过20万元。

据华蓥市扶贫移民办主任文洪宾介绍,该市主要推行了保障型救助式扶贫、发展性帮扶式扶贫、激励型引导式扶贫和扶志(智)型四类扶贫方式,重点帮助贫困户提升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水平;实现就近就业的愿望和发展葡萄、梨、花卉三大特色产业;争取成功人士结对帮扶贫困户和帮助贫困村修路架桥、建房改渠;对贫困户开展职业技能和种养殖技术培训。

文洪宾说,通过***,华蓥市力争到2017年,全面完成1.86万人的减贫目标,使贫困群众稳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华蓥提前三年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甘溪场的慢生活

享受慢生活的永兴乡民。□本报记者朱丽/文胡佐斌/图华蓥山下,渠江河畔,横亘着一个千年历史的场镇,场镇上至今还保留着一条老街,叫甘溪街。这个场镇,就是今日的永兴镇,昔日的甘溪场。千百年来,因为特殊的...

华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蓥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庆佳节贺盛世2015-09-29 21:21
猜你喜欢:
评论:( ***使5048人摘掉“贫困帽”)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