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慢生活的永兴乡民。
□本报记者 朱丽/文 胡佐斌/图
华蓥山下,渠江河畔,横亘着一个千年历史的场镇,场镇上至今还保留着一条老街,叫甘溪街。这个场镇,就是今日的永兴镇,昔日的甘溪场。千百年来,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甘溪场成为人们出入广安的交通要道,而这里氤氲的茶馆文化和浓郁的酒文化,又使那些南来北往的旅人,暂且放慢脚步,卸下包袱,走进茶馆、酒馆,享受一下旅途中难得的闲适时光。由此,甘溪场开启了它的慢生活模式。
7月2日,“两江行”采访组来到永兴镇,停下我们匆忙的脚步,徜徉在甘溪老街,呼吸着这里的茶韵、酒香,静静地享受时间停止的片刻静谧与闲适。
交通要道上的歇脚处
据《广安州新志》记载:甘溪场,今名永兴,州南三十里,有溪水甚甘因名。西半里褒先寺,宋安丙故宅。市濒渠江之东,西有东安城,地产蔗糖,多灶户,米谷较杂,粮为大。下岸官店子驻此,卖者肩运过山至邻水市易,皆土货店,户二百余,街一道。
为了更好地了解永兴,采访组专门挑了一个场镇赶集的日子。2日上午8时许,采访组一行驱车进入场镇时,场镇上早已人头攒动。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类小贩的摊子,百货、水果、小吃等,一应俱全;犁耙、锄头、扫帚、簸箕、筛子……淬制的铁器、手编的竹器等等,一字铺开,让我们看花了眼。
记者查阅史料获悉,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68——975年),甘溪镇始建,元代废甘溪镇为甘溪场,类似“乡”的建制,归明月乡所辖。清嘉庆年间(公元1769——1820年),明月乡分为上明月、下明月两乡,永兴镇属下明月乡。民国期间至解放后七十年代,永兴仍是乡的建制。1985年,撤销华云工农区设华蓥市,永兴乡才改为永兴镇。甘溪场从始建集市,经宋、元、明、清几代的扩建延伸,已发展有大约两平方公里的镇域,场镇人口约8000人。
古时的甘溪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是几条大道的交汇处:广安至邻水的古道,天(池)广(门)古道,明(明月场)肖(肖家溪,今肖溪镇)古道。其中,明肖古道可沿着渠江一路而下,直达重庆。不仅如此,这里还有两个码头——落鸿渡和清溪口。可不管人们走哪一条道,也不管他们是来或是往,是步行、骑马或是乘船,行了几十里路总得歇口气,而甘溪场就是他们的最佳歇脚处——因为这里,茶馆、酒馆、饭馆、旅馆等,应有尽有。
茶馆文化养就慢生活
走进甘溪场老街,最吸引记者的就是场镇上大大小小的茶馆。茶馆里坐满了人,他们喝着盖碗茶,或听川剧,或摆龙门阵,或打长牌,一派闲适。“虽然我们永兴场镇不大,却聚集着20多间茶馆,自古就有‘头上晴天少,永兴茶馆多\’的说法。”永兴镇社会事务办主任舒华蓥一边介绍,一边将我们引进了一个叫“甘溪茶馆”的地方。
甘溪茶馆的门庭上挂着一个“茶”字,褪色的字迹、陈旧的木板,无不昭示着它的久远。在这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地方,挤满了前来喝茶的人,7、8张茶桌从屋里摆到了门庭外,老板娘周清兰提着一把铜茶壶,挨个给客人倒水。周清兰告诉记者,她家的茶馆已有100多年历史了,到她丈夫这一辈,已经是第四代了。“一碗茶,一块钱,随意续杯。包月的话就30元钱,随时都可以来喝。”周清兰说,他们的茶馆早上不到8点就开门,到下午5点,客人才陆续散去,各自回家。虽然这样的营生不赚钱,但毕竟经营了几十年,有很多老顾客,他们也愿意一直开下去。
舒华蓥介绍说,在永兴的茶馆,还有一大特色,就是老板还时不时地请当地的民间艺人来演出——而那一天,茶客往往也会更多。
家住永兴镇落鸿渡村的何天俊,一早就带着小孙子来甘溪茶馆坐下了。今年65岁的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泡茶馆。“我从小就跟着父亲来这里喝茶,听他和茶友们聊天、打牌、听戏。现在,我又带着孙子来了,倒不是希望他一辈子待在这里,只是希望他喜欢我们永兴人的这种生活方式。”
舒华蓥告诉记者,永兴镇的茶馆文化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南宋,而这一切与南宋少师、资政大学士安丙有关。传说安丙回乡后,专门在华蓥山种植茶树,每年茶叶除进贡朝廷、家人享用外,还剩下不少,族人便在场镇上开起了茶馆,把达官贵人专享的这种喝茶习俗传播到了民间,让普通百姓也有机会撂下挑子,享受一下打拼之余的片刻休憩,并逐渐成为当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老酒醇香醉旅人
甘溪场因是古驿道和码头,南来北往人很多,人们选择在这里驻足,不仅仅因为这里遍街都有的茶馆,此地自酿的白酒也是留住旅人脚步的原因之一。
据传,永兴街上的酒坊都是用褒先寺内神龙吐出的水酿酒的,所以特别醇香,喝了不上头。这个传说是否可信,我们不必深究,但永兴白酒之所以如此醇香,的确只因为永兴的水质甘甜所致。
在舒华蓥的引领下,记者走进位于甘溪街的白老五酒厂,甘甜的酒香味儿弥漫在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让人有一种微醺般的感觉。听说有客人前来,酒坊老板刘一翠赶紧舀出一勺当天早上才酿好的酒,让客人品尝。为了展示她家祖传的纯粮食酿酒法,刘一翠带着采访组参观了酒厂的酿酒坊。
穿过前屋的小院,一排油光的青石台阶下,就是酒厂的酿酒坊。刚到门口,一口冒着热气的大石锅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刘一翠告诉我们,这里正在煮高粱,是酿酒的第一步。而已被煮烂的高粱发出微微的香甜味,煮熟后的高粱被摊在大簸箕里,待凉后就可以放酒曲,然后进行下一步。刘一翠介绍说,她家从祖辈起就开始酿酒,主要卖给当地的乡民,老顾客们都是提前预订的。
据舒华蓥介绍,永兴盛产高粱,而且颗颗饱满,是酿酒的上品。如今在永兴镇上,有10多家酒坊,年销售量可达几百吨,是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之一。
呼吸着飘散在空气里的茶香和酒香,仿佛时间停止,我们忘却了采访,一如昔日里的那一个个旅人,在甘溪老街停下了我们匆忙的脚步,闲散地坐在街角的茶馆或酒馆里,就着一碟花生米或豆干,咂吧着日子,咀嚼着生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雪莲“已出嫁的女儿是否有义务赡养自己的父母?”“有义务。”“买卖房屋时,可否只将房屋买卖合同公证,不去房管部门办理过户手续?”“不可以。”11月18日上午,华蓥市司法局组织机关干部和...
华蓥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蓥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