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均 华蓥记者站 周松林
华蓥市永兴镇造甲沟村,地处山丘中的深沟处,因在南宋时期四川宣抚使安丙为了抗击金军侵扰,在沟里建起兵器厂房,专门制造兵器盔甲,因而得名“造甲沟”。但显赫的历史并没有让沟里的村民富起来,反而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穷则思变,今年造甲沟村村支两委响亮地提出了“扎实推进***工作,确保2017年实现全村脱贫摘帽”的目标,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富民产业等工程,奏响了让造甲沟村村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新乐章”。
着眼坡地,小蜜橘帮助村民摆脱贫困
“我们村因为是山丘夹深沟的地势,所以坡地多,土地大多土层薄、土质差,人均只有几分耕地。”12月27日,在造甲沟村任“第一书记”的禹华全在分析该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时如是说道。
几年前,造甲沟村根据坡地多的实际情况,引进业主种植了100余亩山下红蜜橘,因业主疏于管理,导致品种逐渐退化,再也不见昔日供不应求的热闹景象。
造甲沟村的地势、土质非常适合种植山下红蜜橘,但从几年前的远近闻名到如今的无人问津,短短几年时间为何会如此?“关键在基础设施太差。”禹华全说。
通过多方争取,2015年造甲沟村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热潮。截至目前,已经完成4组0.3公里的泥结石路和5组1.4公里的社级路建设,使全村公路形成了“一纵两横”的格局,结束了5组无村级路的历史,有效解决了村民的生产和出行。2016年,该村还将进一步硬化社级公路、完善水利设施,确保农田得到有效灌溉,结束村民“靠天吃饭”的局面。
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今年新引进业主承包逐渐荒废的山下红基地,对原有的山下红蜜橘进行提档升级,并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组建专业合作社,30多户贫困户加入了山下红蜜橘的种植队伍中。
同时,禹华全利用在现代农业园区工作的便利,专门组织园区技术人员定期对合作社的生产、管护、销售进行指导,培训技术骨干和实施技能培训,促进合作社不断壮大。
“升级改造后,山下红蜜橘基地产蜜橘10余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5万元以上。”禹华全介绍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以及基地的蜜橘在今后几年将进入丰产期,相信这小小的蜜橘一定会帮助越来越多的村民摆脱贫困。”
着眼土坎,圆南瓜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这里,哪家不在田间地头种几十窝南瓜哟,我们人吃不完的,还可以用来喂养牲畜,哪个想到过南瓜还可以卖上大价钱。”12月27日,造甲沟村村民杨明华对禹华全说道。
原来,禹华全了解到农业园区一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圆南瓜销售市场非常好,当即就将圆南瓜引入造甲沟村。
“这个圆南瓜的种植技术和平时农民种的南瓜差不多,单个产量就可达三、四公斤,亩产量可达3000多公斤,根据我们村耕地面积少的实际情况,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土坎田边、撂荒地等边角地来种植。”禹华全说。
虽然种植圆南瓜不需要多少技术和劳力,但是种子价格却让贫困户望而却步——一颗种子就需花费大约一元钱。为让村里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禹华全和该合作社多方洽谈,得到了为村里的50余户贫困户免费提供瓜苗的承诺。
为让广大种植户打消丰收却滞销的顾虑,合作社还承诺以保底价收购贫困户种出的南瓜,并与村委会签订了协议。
“明年春天,第一批6000余株南瓜苗就将种下去,我们将引导合作社和本村农户长期合作,实行订单生产,逐步将南瓜培育成我们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禹华全如是说。
新闻推荐
1992年,张爱萍为华蓥题词“建设美丽富饶的新华蓥”。1998年,华蓥市建置20周年,张爱萍题词“科技振华夏,翰墨润神州”。□范国明张爱萍将军曾经两次给华蓥市题词。第一次是1992年,他的题词是“建设美丽...
华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蓥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