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记者站 游青 本报记者 刘莉华
“爸爸,你今天想吃点啥,我给你做。”7月6日天刚亮,华蓥市明月镇白鹤咀村7岁的代嘉欣起床为父亲代小平做早饭,生火、洗菜、淘米……每个动作都十分娴熟。3年前,由于一场大病,代小平双腿开始不能活动,多方求医无果后,落下了终身残疾,妻子不堪家庭重负,不久后离开了家,从此代小平便和女儿相依为命。
每天,代嘉欣不仅会做好饭菜端到父亲面前,还会收拾屋子,帮父亲洗衣服。女儿孝顺懂事,代小平深感欣慰,但没有了收入来源,父女俩的生活每况愈下。
家里的转机,出现在今年5月。当时,信开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向白鹤咀村捐款60万元,为该村贫困户购买产蛋鸡。按照村集体和公司的协议,每户贫困户可以领到扶贫产蛋鸡100只。白鹤咀村“第一书记”刘天才告诉记者,贫困户喂养的产蛋鸡产蛋后,公司负责以1.5元/个的价格回购鸡蛋,从根本上解决了鸡蛋的销售问题。
虽然一切都有了保障,可领到100只产蛋鸡的代小平却发了愁:自己生活都不能自理,该怎样来喂鸡致富呢?了解到代小平的情况后,白鹤咀村村支两委开始思考,能不能将贫困户没有条件和能力饲养的产蛋鸡,由村里聘请专业人员集中饲养,贫困户从收益中按比例分成?
经过多方分析研究,白鹤咀村集中托养产蛋鸡的方案最终形成。方案规定:将集中托养产蛋鸡收入的70%分配给托养的贫困户,另外的30%用于支付饲养人员的工资和村集体收入。刘天才告诉记者,白鹤咀村有14户像代小平一样的贫困户,他们缺乏自理能力,无法自己饲养产蛋鸡带动家庭增收致富。“他们将蛋鸡托养给村集体专业人员集中饲养,不仅能节省饲养成本,还能减少风险。”
“我是白鹤咀村贫困户代小平,因本人缺乏劳动力,无法养鸡,特委托村委会(养殖互助合作社)集中托养,本人只占年收益的70%。”5月3日,在详细了解托养流程及收益分配后,代小平高兴地在托养委托书上签了字。
代小平告诉记者,将100只产蛋鸡托养后,按照比例分成,他一天能收入20多元,一个月收入超过600元,“加上低保、残疾人补助、特殊救济等政策补助,每月收入有1000多元,我和女儿的生活不成问题。”
新闻推荐
(记者张进才)1月23日,中江卫生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到“挂包帮”的永兴镇金山寺村,看望慰问了结对帮扶户,并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和新春祝福。当天,慰问组一行将价值1560元的一桶桶油、一袋袋米和充满卫生系统...
华蓥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蓥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