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华蓥新闻 > 正文

带着“党性”来扶贫

来源:广安日报 2016-08-10 22:11   https://www.yybnet.net/

□华蓥记者站 杨天军 本报记者 刘定春

前几天,籍宁从扶贫村里“消失”,跑到省上争取项目去了,不知情的村民,还以为他走了。

5天之后,当籍宁回到村上,村民们关切地问候迎面而来——

“籍书记,原来你没走啊。”“籍书记,你可回来了。”

“籍书记,你可不能走,我们舍不得你走。”

……

驻村9个多月来,一心忙于扶贫村建设的籍宁根本没时间去整理自己的情绪,此刻,这个33岁的年轻小伙,内心却因村民们句句真切的问候受到深深触动:原来,村民们对我有留恋,有不舍。

村里来了个不一般的年轻小伙

籍宁原本是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单位纤维检验局办公室主任兼人事科科长,去年10月,他主动请缨来到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任“第一书记”。

身高182厘米、年轻帅气、说着一口普通话……刚到村上时,村民对这个来自城里,丝毫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第一书记”有些疑虑:这细皮嫩肉的年轻小伙,能扛下扶贫“大旗”,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吗?

一段时间后,村民看到了这位年轻小伙的魄力:刚到村里,为尽快摸清村情、与村民打成一片,籍宁愣是“扎根”竹河村20多天没回过家;他坚持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扶贫规划思路清晰,干起活来风风火火;入村9个月,为村上引进项目资金700多万元。

现在,村里修起了新的供水站、通了公路、发展起了产业,不仅村容村貌变了,村民的腰包也跟着鼓了起来。

因为踏实,有干劲,一心为村民办实事,村里百姓对这个“第一书记”十分信赖,如今村里更是流行起了这样一句话:“有事就找籍书记!就是那个说普通话,个子高高的年轻小伙,事一定能办成。”

74名党员变成74股流动的“正能量”

然而,“走马上任”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尤其是籍宁摸清了竹河村“底细”后:

7个村民小组有2631人,但劳力仅有1511人,其中贫困户53户159人,因病、因学、因灾等原因造成的困难群众多,村里由于缺乏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难……

一座座脱贫“大山”让籍宁深感压力。但很快,籍宁的注意力被一个数字吸引——全村有74名党员。

身为党员的籍宁意识到,这就是希望,这就是突破口:74名党员,完全可以变成74股有思想、能带头的“正能量”。

尽管这个数字背后,是74名党员中50岁以上的有51名,仍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名,无劳力42名,患有长期或慢性病的51名这样严峻的现实。

但籍宁总能想出办法将问题个个击破。

党员归属感不强,就引进项目搞好党

建阵地建设,给党员找回组织的归属感;

困难党员多,籍宁便联系省危险化学品检验所、省纤维检验局与村上党组织签订友好共建协议,对村里27名困难党员进行一对一帮扶;

党员活力不够,就在村里培养12名储备干部……

现在,村里分散的74名党员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又有了“家”的感觉,他们成了村里74股流动的“正能量”,带领村民奋发图强,脱贫致富。

“跑”回700多万元铺就村民脱贫路

有了74名党员当先锋引领,竹河村形成了强大的脱贫攻坚合力。但扶贫工作的开展,资金才是关键。

迎难而上方显党员本色。入村后,籍宁不仅动脑、动手,还动起了腿,为引进资金和项目不停奔忙。村里人都形成共识:要找籍书记,他不在村里的话,一定就在跑项目的路上。

让人没想到的是,到镇里,跑县上,走省城……籍宁真的用腿,跑出了700多万元资金。

如今,这批资金全部用于竹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村里的变化也越来越大:

以前,村里供水站简陋,比较偏远的村民喝不上自来水,现在,籍宁引进项目资金,在村里建起了新的供水站,能供应4000多人的生活饮用水;

以前,贫瘠的土地上荒草丛生,如今,在原来“废弃”的土地上建起了400亩的蔬菜基地、600亩的桃李产业园;

村里依托地理优势规划的重大项目“桃花岛”因为项目资金的进一步引进,已经开挖地基,标准公路将盘活一个村的经济……

有了产业,有了旅游项目,籍宁相信,不久,这里的村民就能吃上“旅游饭”,脱贫奔小康。

汇聚力量真情帮扶困难群体

村容村貌变了,有了产业,竹河村村民翘首以盼的美好明天正一步步到来。然而,村里有一部分困难群体,却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脱贫。

如何帮?籍宁有自己的想法:发动集体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和社会的温暖,大家携手助他们脱贫致富。

村里的孤儿小游,5岁时失去至亲后被寄养在幺公家,家庭虽困难,但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籍宁在成都联系了一位好心人,对其进行长期资助;

村里小学破败不堪,24名在此上学的孩子全是留守儿童,籍宁不仅用争取来的资金为孩子们换了新课桌、新板凳、新餐桌,给老师们换了新办公用品,还联系爱心团体给孩子们捐赠校服、运动鞋、书包及文具等。

不光这些,为给贫困学生、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等长期不间断的帮扶,籍宁还组织村上,为这部分特殊群体成立了专账资金,目前,已经筹集到45万余元的爱心善款。

如今,在竹河村,谈起籍宁,村民们无不竖起拇指给他点赞。

然而,在籍宁看来,作为一名党员,带着“党性”来扶贫是本职,履职尽责,自己还有更漫长的路要走。

新闻推荐

“歌唱华蓥”原创歌词征集启事

为进一步扩大华蓥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讴歌华蓥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华蓥的热情,在华蓥建市3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共华蓥市...

华蓥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蓥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带着“党性”来扶贫)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