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记者站 周松林
目前,华蓥市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续)保工作正在展开,和往年不同的是,华蓥市的3500余名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以及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法定抚养义务人丧失劳动能力而无力抚养的民政对象均不缴费就可以参(续)保。
不仅如此,该市还积极鼓励***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符合条件并自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进行补助,截至目前,该市已对***对象中的2400余人实施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助。
“两无人员”全面兜底保障
“要不是有低保,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生活哟。”10月16日,禄市镇姚家塝村村民蔡世合对记者说。
前些年,蔡世合因病导致右下肢四级残疾,作为家庭主劳力的他丧失了劳动能力,一家人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了解核实相关情况后,相关部门为他落实了相关政策,同时经鉴定他家住房已属危房,将其纳入D级危房改造政策范围,让他家住上了新房子。
“今年,我们老两口低保每个月可以领380块钱,从10月开始每个月可以领460块钱;还享受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特殊生活补贴,另外政府还帮我代交了新农合保险和新型农村小额意外保险……”蔡世合高兴地说着自己享受的政策。
此外,结对帮扶的部门还为他家制定了发展规划,对他的妻子蒋祖菊进行种养技术培训,通过到户项目开展产业扶持,帮助他家申请落实产业发展周转资金,提供紫薇苗、蔬菜苗,以及鸡崽、鸭苗、母羊等,让他一家能够在政府兜底的基础上,发展庭院经济改善生活条件。
结合中省市扶贫开发各项政策措施,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工作原则,经过细致的摸底排查审核,特别是对“鳏寡孤独痴残”这六类特殊人群,分别采取低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和发放生活补助等方式,实行政府精准兜底保障,进一步织牢社会保障网。
针对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占绝大多数的基本市情,华蓥市把政策兜底摆在最优先、最重要位置,作为见效最快、力度最大的帮扶措施,确保兜底政策“优于周边、应兜尽兜、不落一人、不漏一项”;该市还建立健全了低保供养金自然增长机制,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国家贫困线标准“两线合一”,实现扶贫与低保机制有效衔接。
救助体系筑牢兜底保障防线
“要不是有医疗救助政策,我哪有钱治病哟,也许现在都不在人世了。”10月15日,禄市镇姚家塝村村民王朝海对前来看望他的对口帮扶责任人汪红波说。
王朝海患有原发性肝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住院期间,他享受了在华蓥公立医院内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取消住院保障起付线、提高5个报销百分点,以及大额特殊门诊扶持和大病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70%的救助政策。
像王朝海一样,截至8月底,华蓥市已对近600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医疗救助,打卡发放救助资金达170余万元。
该市还对***对象因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实施每户每年3000元以内的临时生活救助;全额资助农村***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积极鼓励***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符合条件并自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除此之外,对***对象中的困难残疾人,该市还给予生活补贴,截至8月底,该市对农村扶贫对象中的残疾人低保对象近500人已打卡发放26万余元,对***对象中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近40万元;对***对象家庭0-6岁残疾儿童免费手术、适配辅助器具和康复训练救助。
“以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支助参合参保等救助体系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解决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力夯实脱贫兜底保障防线。”谈到建立困难群众救助体系的作用,华蓥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股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灿华蓥记者站游青)10月28日,华蓥市对天池镇伍家坳村贫困户何文召等30名“脱贫之星”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据悉,这是该市首次对“脱贫之星”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获得表彰的先进个人还将获得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