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华蓥新闻 > 正文

点燃贫困村脱贫摘帽新希望

来源:广安日报 2016-11-15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四川日报记者 刘佳

10月15日,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籍宁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消息:竹河村入围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根据行动方案,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将开展包括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旅游电商推进、万企万村帮扶、乡村旅游创客等八项行动。该工程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使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村里的变化

强化致富理念,增强加快发展紧迫感,“饮水难”不再困扰村民

竹河村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缺乏特色产业带动,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外出务工。此外,该村地处渠江流域洪涝灾害区,农作物常常因洪涝灾害而颗粒无收。

被纳入全省2014年整村推进扶贫村后,竹河村投入扶贫资金105万元启动实施了整村扶贫项目。竹河村还根据贫困户的家庭状况、个人情况和致贫原因,实施一户一策,分类帮扶,与省质监局等帮扶部门一道制定具体详实的帮扶规划。

饮水难一直是困扰竹河村的一大难题。在了解供水站安全标准时质检人员发现,2009年该村建起的村里唯一的供水站,由于设备老化,管网建设不完善,运行维护费用较高,难以发挥作用。“产业的发展可以缓一缓,但村民们的饮水安全一定要率先解决。”省质监局很快筹措资金60万元,用于这供水站的升级改造。如今,村民们再不用为饮水犯愁了。

竹河村地处渠江岸边,土地肥沃,是华蓥市重要的蔬菜基地,但道路不通长期制约着该村蔬菜产业的发展和村民致富。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是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着力点。去年,村里建起了一条3公里的沿江公路。“公路修好了,困扰村里几代人的出行难问题解决了。”村民们说。

从2014年9月开始,村里多名贫困学生先后来到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读书,学校不但为他们提供三年免费教育,而且提供每人每月400元的生活补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中专学业。该局利用省质监学校技能培训基地,开展以提高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主的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掌握3-5门致富技能技术。

镇里的计划

水淹区开起“扶贫船”,村集体有持续收入才能反哺贫困户

政策兜底,不符合政策的人怎么办?只有村集体有持续的收入,才有可能帮助贫困户。那么,村集体怎样才能有钱?明月镇启动了“四村联动”连片扶贫开发规划。

据明月镇党委书记杨奇勇介绍,为了力争2017年基本建成“明月风光、渠江画廊”乡村旅游廊道,实现4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的目标,该镇因地制宜编制了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及4个贫困村实施规划,并为竹河村量身打造了一个脱贫致富的产业发展方案。

方案的第一要务,就是引导村民种植400多亩的桃树李树。村里通过政策宣讲、目标激励和规划引领,赋予群众决定权、参与权、评价权三大权利,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开展土地整形、树坑挖填、土地施肥、树苗栽种等工作。在华蓥市农业局、农科所专家指导下,他们还采取整体布局、相对集中、横竖成行进行栽种,并根据地形将喜鹊梁一带更名为桃花岛,双河寨一带更名为李子湾。“花开时节,这里将成为镇里‘明月风光、渠江画廊\’乡村旅游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籍宁说,果树挂果后将给全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丰果期每亩收入可望增加7000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镇里探索的“复三七利益链接模式”在此项目的推进中得到广泛支持。村集体统一对撂荒地和荒山荒坡进行打造,发展桃李产业,取得收益后,土地承包者占三成,村集体占七成;村集体获得的七成收益里,贫困户先提取分配三成,余下七成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这种模式既有效解决了扶贫工作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又破解了贫困村集体、贫困户以及其他村民全员参与、各方受益的利益分配课题。”杨奇勇说。

市里的办法

提前谋划产业发展路径,长效机制助力村民脱贫

一眼望去,400亩的无公害蔬菜很是壮观,这是竹河村建设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前,这些地由村民自己耕作,后来,村里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抱团发展村里的蔬菜产业。村民们说,这种方式让村里的蔬菜品质、产量和销售都有了保障。

如今,更多依托职能的帮扶措施正在推进:着力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帮助当地打造梨、桃标准化示范基地,力争2017年在竹河村建立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着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帮助竹河村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开展管理体系认证,组织5-10家企业参与***,力争2017年在竹河村创建2个四川名牌;指导协助竹河村开展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不仅是竹河村、明月镇,华蓥市从市委书记、市长到镇村一线指挥人员,每个人都对扶贫工作如数家珍。脱贫攻坚以来,华蓥市制定了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建立正反奖惩机制,对脱贫攻坚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该市还在谋划产业经济脱贫、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脱贫机制建立:因地制宜发展连片特色产业,全面规划花卉业、经果林业、养殖业等,因地制宜培育集体经济,从长效机制上帮助贫困户脱贫。

新闻推荐

煤矿事故瞒报19小时 6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牵头组织的事故调查组,近期对今年7月5日发生的四川省华蓥市锦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进行了调查,认定这起造成5人死亡的事故在个别监管人员的参与下,瞒报约个小...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点燃贫困村脱贫摘帽新希望)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