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阳 华蓥记者站 周松林
今年以来,华蓥市按照“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的目标,通过开展就业推荐、村级公益性岗位开发、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工作,确保农村贫困家庭劳动者就业有政策、有岗位,创业有支持、有环境,多角度、全方位地帮助***对象就业创业,增加家庭收入,着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开发公益性岗位
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我这个年龄,到外面打工基本上都没得人要了,没想到在村上还能找到一份工作。”从月开始,观音溪镇高坪村岁的贫困户詹廷贵每天都要扛着铁锹、提着扫帚在村里长约2公里的一段公路上走一圈,负责清除路边的杂草、捡拾道路及两旁的垃圾,这份工作将为他带来每个月元的固定报酬。
今年以来,华蓥市瞄准缺乏技能外出务工或者无力自主创业的农村留守***对象,大力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积极创造条件,让***对象足不出村也能就业增收。村级公益性岗位的设置认定遵循按需设岗、以岗定员、总量控制、自愿申报、统筹核定、定期考核等原则进行开发,共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余个,每个岗位每月补贴元,助力农村贫困家庭脱贫。
“村级公益性岗位既有政策保障性质,又有公益服务性质,不以岗定责、严格考核,好事办不好,非贫困对象抵触情绪会更大,甚至引发不稳定事态。”月2日,华蓥市就业局负责人周峰介绍道。
该市坚持按需设岗原则,印制《村级公益性岗位开发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适合本村事务的岗位设置,拟定岗位类别及职责,及时张贴公示,***对象根据自身情况报名竞岗;同时,根据农村劳动年龄段内年轻力壮的多数外出打工,年龄较大的不是自主创业就是灵活就业,劳动年龄段内有的留守在家身体健康的觉得村级公益性岗位报酬太低还占用时间不太愿意报名,一大批身体健康、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岁的老人又在劳动年龄段外等现状,该市放宽年龄限制,只要没有心脏病、高血压、脑溢血等病史的劳动年龄段外的也可以自主报名竞岗。
为确保村级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尽职履责,该市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考核办法为依据、以群众公认为标准,组织村民代表大会公开评议,月月考核、月月公示,考核合格的按时发放岗位补贴,履职情况不好的责令退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今年以来,通过考核评议退出公益性岗位的***对象8名,有效规范了公益性岗位管理。
建好就业基地
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
“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年初,丈夫被查出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我又没工作,当时感觉天都要塌了……”月2日,古桥街道办事处回龙村的唐瑞芳回忆起当初家庭面临的困难。
不过,相关部门在了解到唐瑞芳的家庭情况时,推荐她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后推荐到华蓥市工业新城一家企业上班,一家人终于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现在,丈夫治病、孩子读书都有国家政策支持,我也能够挣点钱,感觉生活充满了希望。”唐瑞芳说,她现在有了稳定的工作,只要把两个孩子抚养长大,他们家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近年来,华蓥市整合华蓥职校、农机校、农广校、旅游培训学校等各类职教资源,创新设立全市职教中心,实施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等能力提升工程,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每个贫困对象至少掌握1门致富技能,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为进一步拓宽贫困人口转移再就业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收,华蓥市在电子信息、机械加工、新材料等工业领域,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专门组织开展针对***对象的扶贫专场招聘会,加大企业用工宣传力度,乡镇、村组组织专人专车接送有意愿的***对象入园试岗,实现人岗无缝对接。截至目前,该市***对象在工业领域就业近人。
同时,该市积极连片开发以葡萄、蜜梨、花卉“三张名片”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就业,坚持“企业+基地+专合社(种养大户)+贫困户”发展模式,精心打造以特色旅游、商贸流通、市政建设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余人。
新闻推荐
□唐光辉他是一名警察,却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支笔,16年的风雨坚守,一段生命历程被演绎得如此厚重。他披星戴月、日夜躬耕,用镜头和笔记录着公安民警严格公正执法的风采神韵;他过滩涉水、走村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