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韩云政 华蓥记者站 邱海鹰)2月17日,华蓥市阳和镇偏岩子村村民余兴贵起了个大早,来到双河街道办事处居民余海琼家里。敲开门后,余兴贵掏出几张百元大钞递给余海琼:“不好意思,欠得太久了!”
“不用数。”余海琼对余兴贵说,“你家欠我的两万元钱,已全部还清!”
这是一笔欠了15年的债,也是最后一笔。2002年,余兴贵的儿子余斌身患癌症,向余海琼等21人借款19.95万元。余斌因病去世后,余兴贵用漫长的15年时间,上演了一场“替子还债”的故事。
“这些钱是乡邻出于善意借给余斌的,若不还清,我良心难安!”余兴贵向记者讲述了15年来的还债经历。儿子病逝后,儿媳离家出走,留下了年仅两岁的孙女。面对儿子因病欠下巨债、支离破碎的家,53岁的余兴贵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我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养大孙女,偿还债务。”
之后,余兴贵利用自己的养猪经验,开始养殖母猪。15年来,余兴贵夫妇起早贪黑,拼命挣钱。最多的时候,他家喂了7头母猪,年出栏仔猪140多头。
三五百、一两千。每挣一笔钱,余兴贵就及时偿还。“为了还债,夫妻俩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偏岩子村江显菊是债主之一,看着日渐衰老的余兴贵夫妇,她从没催过一次债,“我们都相信他!”
“余斌去世后,我就没想过这钱还能还我。”同村的余恒超表示。然而,没过几年,他就收到了余兴贵的还款。
没有欠条、没有证明,这19.95万元钱,对于山区一个普通农家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人家挣钱不容易,当初好心好意借给余斌,说明人家在帮助他,也信任我们一家。”余兴贵说,“这是一张张‘良心欠条\’,一分也不能少!”
如今,余兴贵夫妇的身体已大不如前。68岁的他患有脑血管萎缩、肺气肿等疾病,67岁的老伴黄志英患有宫颈癌。但让老两口欣慰的是,已经上高中的孙女成绩优异,他们也不再欠别人一分钱。
“人就是要活得光明磊落、诚实善良。”余兴贵说。
新闻推荐
刚刚过去的年,在四川省首批5个脱贫“摘帽”县市中,广安华蓥市名列其上。这个地处革命老区华蓥山中部的贫困县市,脱贫难度大、时间紧、任务艰,为何能顺利攻坚脱贫?华蓥市各级干部笑着诉“苦”:“压力山...
华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蓥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