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凯、周定会(左)将鸡蛋进行装箱。
□周松林 文/图
“现在我们这个养殖基地每天可以捡六七百个鸡蛋,等到天气暖和以后,估计每天至少捡1000个以上。”3月1日,华蓥市明月镇白鹤咀村党支部书记芦世琳指着竹林里满山跑的鸡群说。话锋一转,芦世琳却说:“这些鸡全部都是借来的!”芦世琳所说的“借”,是由广安市一家公司在白鹤咀村定点扶贫工作中,创新开展的“借鸡生蛋”***项目。这个项目不仅让白鹤咀村这个集体经济空壳村“脱了壳”,还让白鹤咀的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借鸡生蛋甩掉“空壳村”帽子
“扶贫先扶智,只有变‘输血\’为‘造血\’,才能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才能保证脱贫的长效。”华蓥市明月镇副镇长杨彬谈到 “借鸡生蛋”项目时说。据杨彬介绍,一些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户想通过发展种养业实现脱贫致富,但由于缺乏资金、物资或者技术等问题,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还有个别贫困户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要拔掉“穷根”,必须改变以前为贫困户送现金的方式,给帮扶对象户提供创业增收机会。
去年6月,广安市相关部门了解到白鹤咀村沿渠江岸边一带有很大一片竹林,非常适合发展林下养殖项目,于是协调了一家企业为白鹤咀村捐赠60万元用于修建标准化、规范化农村散养土鸡养殖基地等。同时,还联系了一家养殖合作社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9月,白鹤咀村“借鸡生蛋”***示范工程项目——约600平方米的集中养殖圈舍正式建成,先期饲养土鸡3000余只。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白鹤咀村成立了村养殖互助合作社,邀请华蓥市畜牧局技术人员全程进行技术指导、疾病诊断治疗和品牌化建设咨询等。芦世琳介绍:“在项目建设之初,我们就拟定了示范工程‘三七开\’的利润分成模式,除了饲料、人工等成本之外的利润部分,三成用于支持村里贫困户发展产业,七成用于发展村里的公益事业。就是这个项目,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就实现了零的突破,预计今年可实现毛利润达10万元以上,彻底甩掉‘空壳村\’这顶帽子。”
借鸡生蛋让贫困户稳定脱贫
“芦书记,你们饲养鸡的效益这么好,我可不可以也申请加入合作社呢?”前几天,白鹤咀村贫困户吴才军对芦世琳请求道。“怎么不可以?我们今年就准备把这个项目在村里推开来呢!”芦世琳回答。
据芦世琳介绍,村里的贫困户和贫困户边缘户大都劳动能力弱、体力差、身体有残疾或因各种原因无法外出打工,这样的弱势群体在贫困人口中占了大多数,但又不属于兜底扶贫的范围之内,这一部分人群是扶贫工作中最难扶持的,而“借鸡生蛋”的合作模式,让他们在自己的房前屋后就能挣钱。同时,在项目实施前,白鹤咀村就选派了程凯、周定会两名处于贫困边缘的村民去学习养殖技术,现在他俩已熟练掌握了相关养殖技术,每个月可以从合作社领取1500元的劳动报酬,实现了稳定脱贫。
芦世琳介绍,由于手握订单,在养殖中完全按照合作方提供的饲养技术,采用专门调配的专用散养饲料,并承诺全部现金回收蛋、鸡,彻底解决了村民们鸡养不活、没本钱、卖不脱的后顾之忧,其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跃跃欲试,纷纷要求加入到合作社中来。截至目前,白鹤咀村已经有13户贫困户和贫困边缘户申请加入合作社。
“今年我们决定使用先期所得的利润,支持村里有能力饲养的贫困户修建标准化分散养殖圈舍,再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让村民们快速脱贫、稳定脱贫。目前,预计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在今明两年人均增收可分别达4000元、5000元以上。”芦世琳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庆华蓥记者站苗贵华)今年以来,华蓥市水务局立足本职,早思考、早谋划、早行动,狠抓项目争取、工程项目建设、水资源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实现开门红。该局积极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尽最大努力...
华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蓥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