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6年,广安华蓥市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6个村成功摘掉贫困村帽子。
近日,笔者走访了该市溪口镇平桥村、天池镇伍家坳村、华龙街道办石堰墙村,探访3个贫困村在“摘帽”后发生的变化。
平桥村: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平桥村是华蓥市2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位于溪口镇东北部。去年,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该村旧貌换新颜,村中绿了、亮了、美了,村民致富路宽了,收入多了。
“现在我家房子修好了,日子过得很幸福。”笔者在平桥村6组见到贫困村民张成华时,他正在打扫自己的新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以前他居住的房屋破旧不堪,在该市党委政府的帮助与关心下,他很快住上了新房。
据悉,截至2016年12月底,平桥村128户贫困户、48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已全部入住新房,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
与此同时,平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截至目前,该村已硬化的乡村道路约3.3公里,连接平桥村和袁家坝村的桥梁建设已接近尾声,道路、桥梁、沟渠等基础设施的修建与完善,让村民实实在在地过上了回家有照明、走路不沾泥、休闲不出村的舒心日子。
伍家坳村:
创新增收模式 实现稳定脱贫
伍家坳村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属石漠化区、地质灾害区、水库淹没区,人均耕地不足0.2亩,2015年底有贫困户37户67人。
面对脱贫重任,伍家坳村以党建引领工程、基础先行工程、产业带动工程、结对帮扶工程为统揽,开启了脱贫攻坚大决战。该村在全面对标落实“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的同时,积极围绕稳定脱贫做文章,致力打造“连片产业”脱贫名片,2016年底减贫5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5%,贫困村如期摘帽,今年拟再减贫5户7人。
该村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持续增收不返贫的长效支撑,因地制宜连片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与紧邻的仁和村无缝对接,连片发展600余亩优质水果“清脆李”,形成了天池“清脆李”和禄市镇黄花梨、梦幻花海产业带规模发展、区域连片带动的脱贫格局,为全市乡村旅游大发展和华蓥山旅游大开发打好产业基础。目前,该项目苗木已基本完成栽植,计划通过引进专业管理公司或业主承包的方式,建立利益联接机制,保障集体经济和村民收益。
同时,伍家坳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合理利用矿山资源,搞好企业与村组相关协调服务,稳定集体经济收入,力争今年村集体经济增长12.5%,达到45万元。
石堰墙村:
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笔者在华龙街道办事处石堰墙村合作社了解到,今年以来,该村在800亩血橙种植基地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发展小香猪和莲藕等产业,助推村级产业进一步壮大。
自华蓥市启动***工作以来,石堰墙村通过规划引领、基础提升、产业跟进、服务配套等途径,使原来的贫困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让“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目标逐步变为现实。
“以前的路差得很,坑坑洼洼,大家宁愿绕也不愿经过这里,现在公路修好了,修房子要用的材料直接拉到屋门口,方便多了。”石堰墙村村民李裕菊说。
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石堰墙村发展的最大瓶颈。2016年,一条全长约1.6公里、宽4.5米的村级道路建成后,石堰墙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当年,该村对106户贫困户和一般农户的房屋进行了外墙风貌塑造,同时在重要的路口要道,制作悬挂了宣传文明习惯的横幅标语,并对32户贫困户家里面的电网进行了改造升级。2016年底,该村成功创建为广安市“四好村”。
“我们要加倍努力,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石堰墙村村民林世芳说,村民们不仅有了好房子、好产业,还逐步形成了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好习惯、好风气,未来的日子更有盼头了。(苗贵华)
新闻推荐
□杨天军暖烘烘的朝阳深吻着华蓥山羞赧的霞光映红了天池的笑靥醉红了湖旁桃李的花蕾竞相绽放着娇羞的笑颜轻轻的惠风挥动着彩笔绘就了一山一湖的五彩斑斓湖水怀抱着一座翠绿的月亮小岛对对情侣荡...
华蓥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蓥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