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本报采访组
人物名片
姓名:祝小平
性别:男
籍贯:华蓥市阳和镇
职务:厦门川海胜建筑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一名泥瓦工到施工员再到项目经理,如今成为一家注册资金5000万元、年产值上千万的公司老总。30多年来,他就像一个跋涉者,由南到北,
再由北到南,每次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一步一步向前迈进,凭借自己的激情与勇气、真诚与才智,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一直拼搏向前,收获了成功。
他就是华蓥市阳和镇乡友、厦门川海胜建筑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祝小平。在他看来,成功其实很简单——敢闯、肯干。
选定目标想尽办法朝前走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大部分家庭都在为吃穿奔波。祝小平一家也不例外。1983年读完高中后,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祝小平来到本地一家建筑工地干活。
由于没技术、没经验,祝小平只能做泥瓦工、挑工等杂工。工资不高,十分辛苦,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要忙到傍晚才能收工。
工作再苦再累,祝小平也不怕,他担心的是哪一天接不到活干,断了家里的经济来源。祝小平介绍,当时建筑工地较少,像他这种没技术的杂工较多,随时可能接不到活。“当时我就默默告诫自己,当杂工只是暂时的,以后一定要多学习知识、技术,找个‘铁饭碗\’。”
就在祝小平开始规划未来时,一个人的出现,让祝小平找到了方向。“当时,工地上安排了一名施工员,由他指挥大家干活。”祝小平说,施工员工资高,着装气派,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努力成为一名施工员。
1985年,机会来临。经过打探,祝小平得知重庆建筑学院正在招生,揣着平日里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祝小平独自一人来到重庆,开始了一年的学习。在这一年里,祝小平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剩下来的时间都在学习,就在这一年,他对建筑行业有了真正的解。
从学校毕业后,祝小平回到广安。“那时候学过施工管理的人不多,刚一回来,我就被一家建筑公司聘为项目部管理人员。”祝小平介绍,从一名毫无技术的杂工成为项目管理人员,他只花了一年的学习时间,而当初跟他一起的同事,到现在还打着零工。
从那以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旦选定了目标,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朝前走。
笑对挫折困难面前不低头
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成立。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一大批怀揣着梦想的有志青年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从四面八方涌向特区。看到很多人在外干得有声有色,祝小平也萌生了到外闯一闯的想法。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华蓥记者站周松林雷长生)“房前屋后柴禾堆放整齐,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做到上面说的这些,每家每户每个月都会得到最高10分的积分,得到的这些积分可以在村里的电商平台免费兑换相应价...
华蓥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蓥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