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唐欢本报记者站张凯杨天军本报记者刘婧
藤椒漫山,绿意盎然。8月31日,在岳池县顾县镇小羊山村藤椒基地里,20多名村民正忙着除草、施肥。
基地业主邓传孝告诉记者,去年,他在顾县镇小羊山村、羊山观村、马家村流转了近800亩荒山坡地发展藤椒,带动300多户村民增收,通过退耕还林政策,他还获得20多万元的苗木补贴。
荒山变绿洲,走出一条改善生态与发展经济双赢之路,是广安市深入开展“洁净水”行动,着力修复生态的生动实践。
建湿地公园打造城市“绿肺”
“广安市境内嘉陵江、渠江部分流域及其支流水系发达,湿地面积位居全省第三位。”市林业局总工程师王山介绍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湿地破坏、水体污染等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广安市将湿地资源保护列入重大课题。”
2015年9月,广安市实施《广安市全域湿地保护与建设规划(2016-2030年)》,以建设湿地公园为抓手,划定重要湿地保护小区,严控用地“红线”,保护湿地资源及生态环境,打造城市“绿肺”。
近年来,广安市已投入近3亿元建设湿地公园,进一步修复了重要湿地的生态功能,提升了湿地质量。目前,已成功创建广安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武胜龙女湖省级湿地公园、广安护安省级湿地公园,还将启动建设5个省级湿地公园和4个市级湿地公园。
“值得一提的是,广安市已争取300万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专项用于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和管理监测。”王山说,今年春季已启动了该湿地公园岸线植被恢复、退耕还湿、鸟类生境改造等试点建设项目,预计到2020年,一个集湿地保护、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将建成。
目前,广安市现有各类湿地资源总面积约15667公顷,其中天然河流湿地7733公顷,人工库塘湿地7934公顷,人工湿地面积位居全省首位。
抓造林绿化夯实“生态基底”
近日,在华蓥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华蓥市禄市镇月亮坡村,只见300多亩红枫长势良好,紫薇花次第开放,充满生机。
“这是今年3月广安市春季义务植树活动时栽下的2万株多彩叶花卉苗木,成活率达99%。”该工作人员介绍说,由于华蓥山长期受采煤、采石、采砂等人为活动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为修复华蓥山“伤疤”,全市大力实施山体生态修复工程。
随着山体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华蓥山区内的破损山体、疏林地、无林地、工矿废弃地、采煤沉陷区及石漠化严重区域,“绿意”渐浓。目前,全市已实施华蓥山生态修复营造林5.91万亩。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华蓥市通过整合城乡组织资源,采取统筹党群共建的方式,积极探索“两新”党组织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有力强化了党组织作用发挥,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该市坚持“一人一企”原则,从全市优选...
华蓥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蓥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