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面对广安市森林总量不足、森林质量不高等现状,广安市始终把造林绿化作为生态建设的着力点,坚持城市、集镇、农村“三位一体”,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绿化、美化、彩化“三化互动”思路,依托重点生态林业工程,推进城乡绿化美化。
2013年以来,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73.7万亩、封山育林6.6万亩,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广安市还注重提高森林质量、林地生产力和综合效益,完成森林抚育36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39.8万亩。
造产业基地迸发“绿色动能”
除草、清理排水沟……8月29日,工人们在华蓥市万亩油樟产业园里忙碌。
“这片樟树林不仅遏制了石漠化,还让我们过上了新生活。”今年47岁的华蓥市观音溪镇李子垭村1组村民曾小平回忆说,过去村里到处是荒山荒坡,不仅易出现滑坡,还严重缺水。自村里发展起油樟产业,不仅保住了水土,增收致富的路子也广了,“我在基地打工,每月工资有3000元。”
“为了让更多村民尝到‘甜头\’,我们将依托油樟产业,打造“互联网+康旅”综合产业园,发展康养旅游。”该产业园负责人李富高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在市林业部门的支持下,已发展1.6万亩油樟产业,带动了24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500元。
引导业主建林业产业基地,是广安市开展生态修复专项行动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广安市秉承“增绿增收相结合、绿山富民建小康”的理念,坚持“产村相融、林旅结合、标准建设、成片推进”的工作思路,形成了花椒、核桃、油樟、生态旅游四大林业主导产业。
截至2016年底,全市已建成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00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79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381元。
如今,全市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逐渐凸显,一个山区茂林修竹、丘岗花果飘香、城乡绿廊相连、城区绿岛镶嵌的绿色广安已初步呈现,迸发出“绿色动能”。
新闻推荐
能用机器的岗位,这家企业为啥坚持用人工?58名残疾员工背后的故事
□周波华蓥记者站周松林实现生产过程自功化,既能保证质量、提高产量,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成为众多企业的首选。但是,在华蓥市工业园区有一家企业,在一些能够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工作岗位,坚持使用...
华蓥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蓥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