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记者站黄友国本报记者李倩
日前,记者听说华蓥市阳和镇三和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已颇具规模,9月11日,记者遂来到该合作社一探究竟。据现场了解,这个拥有标准化圈舍、推行现代化养殖模式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出栏肉牛已在500头以上,产值近600万元。
与此同时,令记者没想到的是,在这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其名下的葡萄、柠檬、猕猴桃等产业规模也不小。“葡萄种植基地有200亩,柠檬基地有50亩,猕猴桃基地有100亩……”该合作社负责人彭中均向记者介绍,除了水果,合作社还种植了不少蔬菜。
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意义何在?彭中均坦言,合作社把牛产生的粪便进行干湿分离,牛尿进入沼液池发酵后,再通过太阳能微动力处理进入水果和蔬菜基地,不仅肥料成本大大减少,水果蔬菜的品质也大大提高,成为走俏市场的绿色环保食品。其中,仅葡萄、柠檬、猕猴桃便实现年产值300万余元。
“更难得的是,这一举措,消除了畜牧养殖对周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解决了长期以来畜牧养殖面源污染难治理的问题,对保护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彭中均告诉记者。
产业增效让合作社尝到了甜头,村民也因此受益,真正实现了“两头甜”。“我们采用的是‘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方式,带动了周边的120多户农民参与。”彭中均粗略计算了一下,每户村民年收入约增加了3000元到5000元。
阳和镇祝家坝村村民胡昌华是该合作社中一员。“我在合作社养了近3年的牛,每个月大概有3000元工资。”胡昌华很满意,在家门口工作,赚钱的同时,又能照顾一家老小。
胡昌华正是华蓥市大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受益者之一。今年以来,华蓥市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培育发展新动能,协调推进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各项工作,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同时,坚持以建立无公害畜牧养殖基地为载体,积极推进健康的养殖方式,突出特色养殖,积极发展“畜、沼、果、蔬”生态养殖,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生产模式,推动畜牧业平衡发展,让农民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真正得到了实惠。今年1月至7月,该市出栏生猪15.79万头、小家禽86.57万只、肉牛0.2万头、肉羊1.7万头、肉兔69.8万只,实现总产值约9.7亿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四川省委组织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第三督导组领导杨亚龙、益盛刚深入华蓥市明月镇开展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督导。督导组在明月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了解了该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
华蓥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蓥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