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健,四级残疾人,从东兴区永兴镇半坡村里走出来的农民子女,从一名安保人员成长为建筑公司老板。
多年来,李永健在自己富裕的同时不忘家乡父老,为他们捐款、铺路、修鱼塘,解决了通行和水源问题,带领他们种植经济作物,奔向幸福小康生活。
◇全媒体记者 李静 文/图
立志改变家乡贫穷面貌
青山环抱,绿水环绕。车子顺着一条土路开往半坡村10组,田坎边的村民正在庄稼地里劳作。
“健娃儿,你回来啦!”看见驱车回家的李永健,村民们纷纷亲切地招呼着。
“是呐,回家来看看!”李永健笑着回应。
李永健今年49岁,家乡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变,这一切,与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上世纪80年代,李永健高中肄业,留在了半坡村,担任团支部书记。在村上的日子,李永健时常同父老乡亲一起荷锄上山、扛犁下田,种包谷、花生、油菜,并组织起“共青团员绿化队”,在荒山野岭种植了14000多棵桂花树,立志要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上世纪80年代末,李永健考取了內江市公安干部培训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内江市长途汽车站派出所任治安员。参加了打击“车匪路霸”和“欺行霸市”的斗争,与黑恶势力斗智斗勇,逮捕惩治了一伙又一伙罪犯。
肢体残疾积极面对生活
上世纪90年代初,李永健调到内江市人民政府招待所(原内江宾馆)保卫科,任内保主仼。他做事严谨,一丝不苟,任职期间,配合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破获过重大案件。
2002年内江宾馆改制,李永健下岗了。为了谋求生计,他做过食品生意,开过药品店。
2005年,是李永健最艰难的一年。冬天,他骑着摩托车,前往椑木镇联系业务,途中,一辆大客车横冲而来,将他撞倒在地。经送医院抢救住院治疗,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但右手胳膊处的筋骨断了,经司法鉴定为四级肢体残疾。
2008年,李永健在朋友的推荐下做了建筑工人,工资30元一天。后来他自己带领了一个班子揽活,有了名气,活计越接越多,日子越过越好。2014年,他创办了一家混凝土制品制造有限公司,现在,他这个公司已有30多名员工,其中有不少家乡的子弟。
李永健没有一刻忘记半坡村的父老乡亲,他要带领村民们致富。
为家乡铺路修鱼塘
从前,半坡村没有通向外面的大路,小路狭窄崎岖,连摩托车也难以通行。李永健看到,背着麦子回家的农民没少摔倒在田坎下,麦子撒落一地。
村民们若是去赶场,要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农民要拿农作物去场上卖,得早上6点左右就出发,待到卖完东西回家,已经是下午六七点了。雨天是做不成生意的,小腿陷在泥泞的路中,难以移步,一不小心还会摔跤,村民们出不去,就连场上的杀猪匠,都不愿意来半坡村买猪、杀猪。
这一切的改变是在2013年,李永健带着公司的技术人员,沿着崎岖狭窄的山边土坎进行勘测。随即租用了挖掘机、推土机、铲车,沿兴桥到麦子坳,挖出路坯,雇来工人用鹅卵石和碎石铺上硬底路基,运载40000多立方土石,铺一条可以通行汽车的大道。
两年多时间,李永健共花费将近30万元,修了这条土路。4公里长、4.5米宽,从兴桥村直通麦子坳,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半坡村与外界联系更方便了,村民们的农产品和家禽家畜可以运出去了。
“现在再也不怕下雨天,来来往往方便了许多。”从小生活在半坡村的村民刘祥金说。
出行问题解决了,农作物灌溉却还是个问题。过去大家靠天吃饭,缺少水源,村民们常常为了抢水吵架、打架。2014年,李永健花费7万多元,建了个大鱼塘,为了保持水不流失,又修筑了十分坚固的高标号混凝土堡坎,安置了水闸,常年蓄水9900立方米。灌溉庄稼有了水源,村民们要用水,直接来抽就可以,养殖水产也方便了。
“村民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还得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养殖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李永健说。
渐渐地,半坡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过去2000多元增涨到现在的3000多元,大家提起李永健,无不竖起大拇指。
再接再厉促发展
“许久没有回来,这次回来发现家乡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实在是太意外了。”村民王祖容感叹。
70岁的王祖容,曾经是李永健的老邻居。离开半坡村多年,一直跟外嫁的女儿住在一起,半个月前才回到半坡村,村里的房屋已经倒塌。李永健通过亲戚得知此事,便立即回到村上,将自家的房屋简单清扫一下,把钥匙给了王祖容,供她免费住宿。“健娃儿从小就很懂事,现在出息了,也不忘我们这些家乡人。”王祖容有些动容。
李永健连续多年给半坡村的一些贫困户送去慰问金,但凡谁家有事,他都热心帮助。他放心不下山区深处的父老乡亲,放心不下这里每一寸热土。
半坡村有13个生产小组,576家农户,2056名村民,其中有53名残疾人,60名低保户,19名“五保户”和37户贫困户。这些数据,李永健都深深铭记在心,他打算继续发展经济作物,带领村民们走出一条特色产业道路,带领半坡村村民脱贫致富,将家乡变得更加美丽。
“李永健对家乡无私奉献、热情回馈,为家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捐款,持续帮助困难群众。引导和带动了残疾人群体发展产业,对促进大家自力更生奔小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永兴镇党委书记程利这样说。
2017年,永兴镇党委、政府倡导“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镇党委书记程利和半坡村党支部书记叶万友,一起找到了李永健。通过交心,了解到他很愿意回到家乡从事生态、环保等适合残疾人发展的产业,便筹划着如何拓展出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进一步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
如今,三个人商议之后,已有了初步计划。接下来,他们准备在半坡村规模种植花椒,养殖特色生猪,开垦荒地栽花植果树,蓄水养鱼,把半坡村建成旅游景观村,让村民们增加收益。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华蓥市坚持绿色发展,协调推进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各项工作,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 合作社与村民“两头甜”
□华蓥记者站黄友国本报记者李倩日前,记者听说华蓥市阳和镇三和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已颇具规模,9月11日,记者遂来到该合作社一探究竟。据现场了解,这个拥有标准化圈舍、推行现代化养殖模式的肉牛养殖...
华蓥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蓥,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