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曾涛 本报记者 胡苗
眼下已是农闲时节,邻水县坛同镇晒谷山村村民刘桂成却每天早出晚归,不辞辛劳地忙活着。“这些年,我们吃够了不通公路的苦,都盼着水泥公路能早日修到村里。”刘桂成一边挖排水道,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年,这个梦想终于要实现了!”
10月16日,在晒谷山村通村公路的建设现场,记者看到,村民们与施工队伍密切协作。据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长为5.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正全速推进,下个月底就能全面完工,这与村民们积极主动投工投劳是分不开的。”
“以前,我们卖肥猪,‘猪贩子\’是求都求不来,即便他们答应了,也会狠狠地压低价格。”面对记者,刘桂成诉苦道,一年到头才养一头肥猪,价格还要遭打压,根本没有多少赚头,道路不通是造成他们贫困的重要原因。“通村水泥路修好后,不用愁猪、鸡等牲畜的运输问题了,卖价上去后我们的收入自然就增加了。”刘桂成笑着说,因此,村里有劳力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到施工现场帮忙,唯恐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可喜的变化不止于此。近段时间,坛同镇青龙村村民周高勇总会与邻居们一起沿着村里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散步。“我们村位于山区,一直以来,仅靠一条狭窄的简易公路与外界联系。最近几年,由于雨水冲击,简易公路的路基已遭到严重破坏,无法行车,下雨天连走路都很困难。”周高勇告诉记者,在***政策的帮扶下,对口帮扶部门纷纷献计出力,今年他们村建成了通村水泥公路,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出行难题,也为全村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积极规划,并发动村民们捐资筹劳,今年共新修通村公路17公里,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据坛同镇主要负责人介绍,该镇下一步将充分发挥通村公路的作用,挖掘山地的潜能,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今年,邻水县把“通村通畅工程”作为***工作的重点,计划为偏远、贫困乡村修建通村公路260公里,解决66个村近20万人出行难的问题,使通村通畅率提高到95%。
“通过整合交通专项扶贫资金和移民帮扶专项资金,对新修的通村水泥路每公里补助25万元,修建宽度为4.5米。”据邻水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经建成通村公路250公里,11月底将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此外,该县在推进“通村通畅工程”中,通村公路在质量上也有明显提升——新修通村公路宽度要达到4.5米,面层厚度不低于20厘米等,同时更加注重边沟和安全防护设施建设,严抓警示桩、防撞墙、广角镜等附属工程,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指数。“我们将继续以‘***,交通先行’为抓手,让全县152个贫困村的道路实现联网畅通,让群众走上致富路。”该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邻水县公安局努力践行惠民利民便民措施,全力打造“亲民型、便民型、利民型”公安窗口。针对服务窗口“便民利民、实用高效”的客观要求,该局对全县公安机关服务窗口基础设施进行了规...
邻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邻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