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芬 邻水记者站 岳瑛 曾涛
今年,邻水县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放在突出位置。科学统筹、综合施治,通过持续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容貌秩序治理和环境优美示范创建,“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呈现出城乡容貌整洁、城乡管理有序、人居环境良好、生态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
争创“环境优美示范乡村”
县城管局负责人介绍说,该局对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四化创建标准,围绕“环境质量再提升、农垃治理保验收、城镇品质上水平、设施建设增投入、文明新风促和谐”的目标,结合镇、村实际,切实搞好规划、加大投入,使广大群众真正得到了治理工作带来的好处。“按照省市创建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兴仁、石滓、甘坝等乡镇争创2015年度‘环境优美示范乡镇\’;石滓乡中城寨村、甘坝乡联合村等12个村争创2015年度‘环境优美示范村\’示范创建工作。”
同时,该县进一步加强场镇村庄的清扫保洁,有效遏制垃圾乱扔现象。治理摊位乱摆259起、车辆乱停145起、工地乱象36处、广告乱贴13000余处,拆除违规搭建广告牌和破损广告标语21处。规范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18个,集中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15次。在石滓、兴仁、甘坝等乡镇交通干线沿途新建分类垃圾房17座、污水处理站3个、垃圾池168个,新增垃圾桶、果皮箱等环卫设施97个。进一步完善了石滓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运行,基本实现了生活垃圾和污水无害化集中处理。大力推进道路硬化、亮化工程,实施了镇区主干道的改扩建、黑化工程。石滓镇、甘坝乡完成场镇及部分村社过境段道路黑化12公里,兴仁镇村结合部、老街完成道路硬化5公里,新增路灯13盏。对示范乡镇及其它相关道路实施绿化配套工程,进行大规模绿化、美化,大量种植和补栽绿化树,修建休闲绿化广场,美化农村庭院,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配齐配强队伍抓治理
“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片区压缩—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垃圾治理管理机制、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县城乡环境整治办负责人介绍道。
在确保袁市、石滓两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启动了石永片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试运行。整合环境治理资金,在国道210、350线,“111”工程环线新建分类垃圾房211个,新建和维修农村垃圾池1894个。实行乡镇“一把手”负总责,配备专人负责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合理配备农村保洁人员,按照每个村民小组必须配备1名保洁人员,每个村配备两名清运员的标准,完善配备村级保洁人员3895名、清运员950名,统一服装,确保常态保洁。将农村垃圾治理内容制定成村规民约上墙,与村民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发动村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引导村民在参与中增强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提升乡风文明程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综合效果,并顺利通过了验收。
强力整治场镇“五乱”
“现在的街道看上去比以前宽敞明亮多了!没有大货车、三轮车乱停乱放,墙壁上、电杆上、公路旁再也没有人乱贴广告了。”牟家镇某副食店业主笑嘻嘻地说,“如今场镇变美了,生意也比以前好了。”
按照“科学统筹,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该县集中对国道210、350沿线,“111”工程环线的23个重点乡镇场镇开展“五乱”治理,印发了《邻水县2015年城乡环
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了本辖区的实施方案,并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该县以创新思维,锐意改革,积极探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在袁市镇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引进重庆凯洁物管有限公司对袁市场镇进行专业化管理,整治办投入项目资金10万元购买了钩臂垃圾箱,机械化进行清扫作业。在牟家、坛同、柑子、丰禾等乡镇场镇,加大投入对农贸市场进行整改扩建,新增摊位360余个,将乡镇“赶场天”流动商贩规范到农贸市场,有效遏制了流动商贩乱摆摊点、以路为市等现象,做到行商归市、坐商归店,改善了乡镇容貌秩序。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整治,道交整治办、乡镇交警中队、交管办等多方协作,强力整治乡镇场镇车辆乱停乱放、客车占道上下客等现象。对国道210、350沿线乡镇场镇过境段规划停车位,完善禁停交通标识,实行严管重罚,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集中清理了影响场镇容貌的“牛皮癣”广告,清除了破旧布幅标语广告、规范了废旧回收站点临街临路设置等现象。对建筑工地开展规范化管理,对不按要求占道堆放建筑材料、占道施工、施工不设围栏(或围墙)等工地乱象实行严管重罚,有效遏制了工地乱象。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永康范利邻水记者站袁皓吕清辉)近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议题调查组,深入县安监局、县煤炭局、县林业局、柑子乡、太和乡等部门和乡镇对全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组通过召开座谈会...
邻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邻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