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记者站 廖小兵 本报记者 刘婧
“妈,你平时工作忙,千万要保重身体哦。”3月26日,广安区国税局税务干部张洁接到干儿子小胡的问候电话,这个30岁左右的小伙还同儿时般亲切地唤她“妈妈”,唯一不同的是,孩子长大了,如今换成他来关心自己了。
26年前的一个傍晚,张洁和丈夫在邻水县城东门桥救起一名落水儿童。从此,这两个家庭从陌生走向熟悉,情谊也在岁月的沉淀中不断发酵,化作缕缕亲情,关怀问候从未间断。
“从没想过,这辈子除了自己的女儿外,还会有别的孩子喊我‘妈妈\’。”张洁笑着说,除了干儿子小胡,她救助过的3名灾区儿童、4名不幸孤儿和1名服刑人员的幼女也称她为“张妈妈”。
勇救落水儿童、资助贫困学生、关爱灾区儿童……作为一名基层税务干部,张洁20多年来坚持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在广安、汶川羌寨广为传颂,张洁先后荣获“四川省雷锋式优秀志愿者”“四川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省“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等荣誉。
“爱心妈妈”是“工作狂”
张洁办公室的书柜里摆满了业务书籍,抽屉里整齐地放着数十本工作笔记。学习体会、政策分析、工作思考……点点滴滴,清晰地记录着她27年来埋头税务工作的足迹。
1988年8月,21岁的张洁到邻水县税务局城北税务所从事税收征管工作。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描绘出闪亮的人生。在成堆的账本前,她一丝不苟地查阅企业账簿;在粉尘飞扬的仓库中,她坚守工作岗位;在高温难耐的车间里,她认真核查企业运营情况。
许多人说,张洁是出名的“工作狂”。2006年,张洁在广安区国税局信息中心工作。为了让综合征管软件如期上线,她一人承担起信息录入、校对、审核和技术保障工作,这在其他单位至少是3个人的工作。整整30天,她加班加点工作,保证了录入信息“零差错、零失误”。
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她先后被广安市人事局、广安市国税局联合评为先进工作者、记三等功一次,被邻水县委评为“十佳女杰”,被邻水县政府评为“优秀青年卫士”,被邻水县妇联评为“十佳女能手”,被四川省妇联、四川省国税局联合授予“全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奉献让我更富有”
“奉献让我更富有。”张洁发自肺腑地说,奉献不会让人变得贫穷,相反,会让人更加富有,更加幸福快乐。在助人为乐的路上,张洁时刻能感受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帮助他们,我并没有失去健康,也没有失去事业,反而收获了更多的爱。”
今年1月底,正在念高二的羌族少女汪婷放寒假后,专程从汶川县绵虒镇来到广安,看望守护她8年的“张妈妈”。张洁看到“女儿”喜出望外,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好玩的都统统给她,还为她买了漂亮的新衣服。三天的朝夕相处,她们无话不谈。得知“女儿”的家境日益改善,她还准备报考体校时,张洁感到十分欣慰,孩子有了自己的梦想。
每逢节假日,张洁都会收到孩子们的短信祝福,张洁知道,孩子们想她了。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张洁会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受她影响,她帮助过的孩子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大都加入了献爱心的行列。
“从小蓉蓉父亲寄来的书信得知,近年来他在狱中表现较好,安心改造,已减刑3次,预计明年就可以提前出狱了。”张洁说,6年前,她收到小蓉蓉父亲的求助信后,就一直照顾着小蓉蓉婆孙俩,如今小蓉蓉正在岳池一所小学读书,快乐成长。
一花引得百花开
“在我来单位之前,就从报纸上看过‘爱心妈妈\’张洁的事迹,没想到我们还成了同事,现在偶像就在身边。”23岁的刘虹岑说,她一直把张洁作为学习榜样,在生活中遇见需要帮助的人都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张洁的爱心,如同一团烈火一直燃烧着。”张洁的同事王泽梅告诉记者,张洁尽管收入不高,还长
期为灾区同胞、贫困学生、孤寡老人等捐款捐物,只要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她都会义不容辞地相助,“受她影响,我和很多同事都一起加入到她的爱心队伍。”
张洁乐于助人的精神影响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2012年,广安区国税局的干部职工同张洁一起播撒爱心,发起成立了“张洁爱心服务联合会”,将她的个人行动转化为集体力量。目前,该团队已招募志愿者110人,筹集爱心善款5万余元。
2013年5月,30名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劳模在广安参加座谈会时,听了张洁的爱心事迹汇报,他们自发捐款近万元,并表示,作为劳模,更应该向张洁看齐,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此外,有社会爱心人士也曾给张洁汇过爱心款,并在留言里写着:向你学习。
“每个人的环境、能力不一样,关心他人的方式也会不一样,无论是物资帮助还是情感关怀,都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张洁表示,她会将爱心进行到底,并呼吁更多的人行动起来,于细微处关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暖流汇聚成“爱海”。
新闻推荐
□邻水记者站袁皓吕清辉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充满活力,血气方刚,厉兵秣马,时刻准备着奔赴党和人民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能打硬战,善打硬战,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享受美好和谐生活撑起了一片...
邻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邻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