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莉华
5月25日,邻水县城北镇小渔滩村下起了雨。村民张隆树放下手中的农活,来到张兴国家。
“政府为你们修的新房子硬是好呢,我以后的新房也要照这个样子建。”张隆树惊喜地发现,张兴国家的房子不仅外观漂亮,室内装修也很时髦,厨房、卫生间和城里人使用的一模一样。
2015年,市政协主席刘凤成定点联系帮扶小渔滩村后,多次带领市政协办、市审计局、市质监局、市园林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该村调研,不仅为4户贫困户建起了210平方米的新房,新修了100平方米院坝,还打通了制约全村快速发展的交通瓶颈,让全村人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缺什么 补什么
打通致富障碍“最后一公里”
小渔滩村位于城北镇东北部,有贫困户73户、230人,全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落后。2015年之前,村里没有水泥路、没有卫生室,村民饮水设施、农田灌溉设施处于荒废状态。村民靠种庄稼和养殖少量家禽为生,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200元,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2015年,小渔滩村被列为刘凤成定点联系的贫困村。之后,刘凤成多次率队深入调研,组织撰写《邻水县城北镇小渔滩村贫困状况调研报告》,找到该村脱贫致富难的主要原因。据参加调研的小渔滩村“第一书记”张泽相介绍,交通落后、出行不便是该村致富的最大障碍。
张泽相说,小渔滩村距城北镇政府15公里,附近有主干道S210通过,但到村上的公路窄,且路面不平,大部分未硬化,农用物资难运进,农副产品难运出,村民深受其害。
“以前卖一头猪,要花半天赶猪不说,屠户还要乘机压价。”张隆树告诉记者,他家养了3头母猪,一年出栏肥猪10余头,“每次卖猪,都要请七八个人帮忙,将猪赶到离家8公里远的省道上。”
缺什么,补什么。根据小渔滩村实际情况,刘凤成认为,要让村民脱贫致富,必须打通致富障碍的“最后一公里”,为全村修建四通八达的公路。
要为村民修路,钱从哪里来?2015年5月19日,刘凤成号召相关部门,为小渔滩村捐资两万元;8月26日,他又为该村带来修路资金5万元;此后,他又衔接市级部门帮扶资金21万元,争取财政资金360万元,为该村硬化水泥公路5.5公里,新建村级公路1.98公里,维修泥结碎石公路3.15公里,新修公路桥一座。
路通了 心活了
贫困村一年大变样
2016年春节,远在外地打工的小渔滩村村民刘双飞回到老家。看见村里有了宽阔的水泥通村公路,开通了乡村巴士,刘双飞心里一下亮堂了。
“我要留在家乡养山羊。”刘双飞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张泽相,希望得到刘凤成和相关部门支持。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邻水记者站曾涛记者李倩)6月8日,邻水县同石乡红井村贫困户冯友才来到乡上的爱心超市,领取了这个月的口粮:200斤大米、20斤菜油。“要不是政府,我们爷孙几个吃饭都成问题。”冯友才充满感激,“现...
邻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邻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