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刘润 本报记者 刘夏
编者按:近年来,广安市认真落实
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全省计划“摘帽”5个贫困县(市、区),其中3个在广安市。广安市明确了今年3个贫困县、145个贫困村“摘帽”,50001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面对历史重任,广安市上下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精神,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近期,本报记者走进部分工作成效显著的计划“摘帽村”,总结经验措施,展示其脱贫致富亮点,以飨读者。
“小刘,今天中午有8桌席,你准备一下配菜。”“记得及时叫服务员到后院去摘小菜……”6月15日上午8点过,邻水县城南镇芭蕉村的铜锣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农家乐里,该村贫困户刘强正忙着准备中午的饭菜。
30岁出头的刘强父亲患有精神疾病,母亲生活不能自理,还有一位88岁高龄的婆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压在了他的肩上。
“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刘强一边忙着手里的工作一边高兴地说,从前在外打工开销大,也不能好好照顾家人。2014年开始,他回乡到度假区上班,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这让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
“我们村处于二环山,不仅有参天古木,还有泉水和湖泊,是天然的氧吧,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既是芭蕉村党支部书记也是铜锣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业主的冯建乔介绍说,一直以来,滞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和落后的交通条件制约了当地的发展,许多青壮年村民选择外出务工。长此以往,村里的发展越发滞后,成了典型的贫困村。
作为土生土长的芭蕉村人,冯建乔一直想利用家乡优势发展旅游业,致富一方百姓。2012年,冯建乔投资1.5亿元打造占地1200余亩的铜锣山生态旅游度假区。2014年2月,度假区正式运营后,受到各方游客青睐。冯建乔专门招聘了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度假区里打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有了这个度假区,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与冯建乔交谈之际,一位提着8只跑山鸡的小伙儿迎面走来。“我从2013年开始在度假区的农家乐当大堂经理,去年在家养殖了跑山鸡,一部分提供给农家乐,一部分外销。”这位小伙儿名叫冯勇,因母亲常年生病导致家庭贫困。
接着,他算了这样一笔账:每个月在农家乐的收入有3000元,去年销售跑山鸡收入达1万元,一年下来他家的人均收入有1万多元。冯勇说,今年他还在扩大跑山鸡养殖规模,收入还会提高。
“从前路不好,游客相对较少,去年路修好了,游客越来越多。”冯建乔介绍说,前不久的端午节假期,度假区每天要接待2000多名游客,旅游收入每天在3万元以上。
看着游客越来越多,高兴的可不止冯建乔。
“来村里的游客基本上都会到农户家里买些土鸡蛋、蜂蜜、蔬菜带回家,这也给我们贫困户增加了致富渠道。”贫困户刘百胜指着不远处的蔬菜地介绍说,去年,他们家依靠这片蔬菜地,人均年收入达到了8000元以上。
养黑猪,养山羊,养跑山鸡,养蜜蜂,种蔬菜……芭蕉村的种植养殖业已经逐渐形成规模。依托旅游资源,“美丽经济”为芭蕉村敲开了致富之门。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摘帽\’,还要率先致富!”冯建乔自信满满地说,去年,该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今年,保守估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能达到4800元。到2018年,芭蕉村率先实现奔小康的目标正在一步一步实现。
新闻推荐
□邻水记者站熊兴文本报记者胡世平刘夏“老乡们,今天你们想看哪部电影?”“《决战刹马镇》”“《捉妖记》”“《抗日冲锋队》……”7月12日晚7点,邻水县农村电影放映员刘科成带着设备来到华蓥乡镰刀...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