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四川先进制造强省建设推进会在成都召开。这是四川省践行《中国制造2025》,落实中国版的“工业4.0”,实施制造强省的生动诠释。
作为老工业基地,广安市邻水县加速产业转型步伐,把创新驱动作为一张王牌,推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高端制造业跃升,剑指西南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邻水缘何如此有信心?
邻水地处川东门户,属重庆1小时经济圈,是长江黄金水道与西部内陆腹地双向对外开放经济新走廊重要节点。近年来,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并将广安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主战场布局邻水。
一组漂亮的数据闪耀邻水——目前,邻水已建成以汽车、摩托车整车及覆盖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系统的装备制造专业园区,入驻装备制造企业130余家,摩托车整车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台,成为邻水首个“百亿级产业集群”。2015年全县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51.5%,达124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了3番。
在“中国制造”的“4.0时代”,“邻水制造”如何继续乘势而上?
作为广安市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生产基地和主战场,邻水县加速转型步伐,推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高端制造业跃升。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和四川建设先进制造强省的总体部署,抢抓重庆两江新区打造世界级制造产业集群机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切入点,强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全力舞动广安经济腾飞之翼。
“有速度,更有效益,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邻水有信心,也有能力。”邻水县委书记赵璞表示。
产业转型——从“一黑一白”到“传统装备制造”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战略,邻水瞄准高端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和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传统装备制造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出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
数据显示,邻水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已达22户,2015年产值达66.35亿元,超过机电产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成绩的背后是邻水长达10年的制造业推进。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邻水各类企业破产倒闭。从2000年到2010年,作为全国100个产煤大县之一,煤一业独大,年产能达400万吨。2000年伊始,对煤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依赖,引发了邻水县决策层的忧虑。
2005年,邻水工业园区开始筹备,2006年1月正式动工。园区设立后,把机电产业园作为一个专门的园区优先启动建设。正是这个决定,奠定了邻水工业以制造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坚实基础。
邻水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黄太顺说:“园区设立初期来者不拒,首批入驻的企业门类繁杂,麻纺、制药、模具、制鞋……五花八门的背后,是产业定位不明晰的尴尬。”
“农业大县能不能办好工业?怎样办好工业?”该县党委政府一班人开展了专题大讨论,并多次前往浙江、上海、重庆等地“取经”。
决策层意识到,被誉为“川东门户”的邻水,是四川距离重庆主城区最近的一个县,地缘、交通、资源优势明显。
当时,重庆的汽车、摩托车产量在全国首屈一指,邻水大作“重庆文章”,把目光放在汽摩配件上,强力推进机电产业发展。2008年后,邻水集中引进汽摩企业。2012年10月,“渝广共建机电产业园区”正式落户邻水经开区,是四川省唯一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授牌的共建园区; 2013年7月被省政府纳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计划500亿培育园区。
第一家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利爵入驻邻水,邻水机电产业进入公众视野:2012年3月签约,当年4月28日,第一台邻水造摩托车成功下线。劲德兴、勇刚机械、嘉逸皇冠、湘邻科技、启源等机电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与邻水“联姻”。其中,采用“1个龙头企业+9个配套企业抱团入驻”模式的启源工业园,成为邻水经开区的园中园。
邻水制造,开创了令人瞠目的邻水速度。
这一年,机电产业产值首次超过煤炭产业,成为邻水工业第一支柱产业,初步实现了由资源型主导产业向制造型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黄太顺说,自此以后,邻水机电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从2010年开始,邻水机电产业连续五年保持了25%以上的飞速增长。2015年,机电产业实现产值124.2亿元,占全县工业生产总值的51.5%,达到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机电,成了邻水支柱产业,为邻水制造业奠定了坚实之基。
迈向高端——从“传统制造”到“高端装备制造”
经过多年积淀,邻水把目光投向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
2016年3月7日,邻水城南机电产业园,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生产工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主要是给汽车精密部件打螺、钻孔等,利润比较高,按订单出货,在西南片区供不应求。”邻水县聚研机床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说。
不远处的邻水县利爵机械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我们以前做传统摩托车市场,去年开始转向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这些低速电动车最高车速每小时50公里,很受市场欢迎,计划每年生产2万余台。”该企业董事长黄云斌表示,第一辆“邻水造电动车”于2015年8月正式下线。
见微而知著。这正是邻水县加速产业转型步伐,推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高端制造业跃升的真实写照。
黄太顺认为,“高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技术含量高,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邻水的目标是,建设川东渝北高端产业基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发展再次面临转型升级。
如何更好地实现?邻水决策层把创新驱动作为通往成功的一张王牌。
在一个又一个创新型企业的引领下,邻水各大机电企业纷纷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提档升级。通过技术创新,深化了产、销、研协同,企业发展突破了关键技术瓶颈,提高了综合竞争力,为邻水工业经济的稳健运行提供了保障。
作为广安市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生产基地和主战场,邻水县加速转型步伐,推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高端制造业跃升。2012年11月,在毗邻重庆两江新区仅20公里的高滩镇,启动建设了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2014年,空港工业配套园落户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围绕《中国制造2025》,制定了《关于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决定》,突出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大力发展汽摩制造、电力装备、智能装备3大类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打造摩托车整车、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和数控机床、电力装备等产业集群为目标,加快推进机电产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跃升。
同时,邻水还组建了一支50人的专门队伍,专抓专管高端装备制造业,成立由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挂帅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工作组,明确两名县级领导专抓专管。聘请清华大学机械学院、重庆经信委等院所和单位专家教授担任县政府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首席顾问。设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抓紧建设高端制造业的主阵地——高滩园区,力争2016年底前基础设施主体骨架基本建成,全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承接平台。
为推动由组装配套向自主创新、由传统加工制造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邻水2015年出台的《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二十条措施》中,明确对技术创新企业给予重奖。
党政重视,企业主动。“十二五”以来,邻水县切实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建设,推动企业技术攻关与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引导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接。截至目前,利爵机械、圣锦风机、劲德兴、盛弘等20家企业与同济大学、重庆大学汽车学院、北大资源整合中心、西部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华数机器人制造基地(重庆)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园区80%的企业成立了研发中心,圣锦风机、新动脉、劲德兴等13家企业与科研单位和院校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已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获得国家专利授权798项。综合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保温炉、无人机缸体、螺母板模具等高端装备已在园区生产下线。
如今,圣锦所生产的贯流风叶占有全国微车市场75%的订单,赛特公司所生产的微车空调占全国市场销售份额的40%,盛弘机械智能数控珩磨机床在国内稳居前三位,勇刚的保温炉技术世界领先,天坤模具的超高强度板(汽车防撞梁)和螺母板的形成技术国内领先,劲德兴的海尔无迹免喷技术让产品价格提升了数倍……
邻水机电产业正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入驻装备制造企业130余家,以汽摩配为主的机电产业成为邻水首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取代原煤、建材成为邻水工业第一支柱。2015年,邻水22户高端装备企业完成产值66.35亿元,增长34.8%,达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7.5%。
邻水已初步形成了以汽摩制造、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业态。
邻水雄心——从“百亿集群”到“西南高端产业基地”
制造业初步业态虽已形成,但邻水雄心远不止于此,面向“十三五”,邻水剑指西南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未来五年,邻水县发展思路清晰:充分发挥川渝合作“排头兵”作用,建立健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省级经开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强县,推动邻水由“工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跨越。力争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300亿元以上;到2025年,装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600亿元。
未来五年,邻水要抢抓“一带一路”、中新合作、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机遇,深化广渝合作,做好重庆文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1121”工业发展战略,即实现一个目标,打造广渝合作桥头堡和西南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全面建设两个成熟园区,即城南机电园和高滩工业园区;打通渝广合作创新工业走廊。
具体路径如何实施?着力点首先在产业。邻水提出将重点发展机电装备制造业(含高端装备制造),着力整合、梳理,打造完整机电产业链,推动邻水装备制造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立足于现有的汽摩配件产业为基础,不断延伸、配齐产业链条,积极发展汽车发动机、总成等关键核心零部件,打造成为西部有影响的“两车”配件基地。瞄准重庆新能源汽车、电力信息、轨道交通、航空船舶等高端产业,主动当好配角,努力成为重庆高端产业的配套基地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发展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为代表的智能设备生产,打造川东渝北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其次在园区。用好用活“渝广共建机电产业园”和“重庆空港工业园高滩配套产业园”等金字招牌,加快推进城南机电园和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建设,打造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双引擎”,促进其他园区围绕特色发挥优势竞相发展。今年6月邻水经开区已通过省政府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审核上报国家发改委进入国家目录。
围绕《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和四川建设先进制造强省战略,抓住两江新区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的机遇,大力发展汽摩整车及配件、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制造重要部件、电子信息等先导型产业,着力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生产基地。
重点在品牌。邻水将扎实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培育独具邻水特色的战略性新兴品牌,推动“邻水制造”向“邻水创造”“邻水品牌”转变。积极创建四川省特色产业基地、四川省知名品牌试点园区、全国质量提升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邻水县投促局局长贺永斌透露,邻水县接下来将针对汽车配套产业链补链招商,探索“互联网﹢”招商模式,争取更多优质项目、高端产业落户邻水,加强与德国等工业强国的合作,实现境外招商新突破,“今年我们将成立对德招商工作组,将一批德国企业引进来,也将通过西博会德国主宾国活动以及在德国召开推介会等来引技引智。”
相信不久后,广安邻水将呈现这样一幅场景——“油老虎”汽车越来越少,逐渐被清一色的“邻水造电动汽车”挤出了城外;蓝蓝的天空驱走了朦胧的雾霾;标准厂房内,繁重体力活都让“邻水造机器人”完成……(梅文辉 闫新宇余萍)
后记 >>
叫响中国制造的“邻水实践”
近日,记者走访邻水,感受这个知名的制造业名县的建设成果。短短十余年,邻水从一黑一白两大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到如今,高端装备制造业已经初具规模。邻水走出了一条可供全省借鉴的工业强县之路。
迈向高端制造业,邻水一些具体做法也可圈可点,比如抓制度建设促招商引资规范化。研究出台《邻水县高端装备制造业投资促进优惠政策》,对入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从产业优惠、财税奖励、创新扶持和人才鼓励等方面给予全力扶持。
同时,抓班子建设促管理队伍专业化。由一名县级领导负责专抓专管高端装备制造业,干部队伍充实到50人以上,公安、国土、住建、环保、安监等部门进驻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集中办公,对高端装备制造业达到专业研究、专业招商、专业管理、专业服务的“四个专业”要求。此外。按“统一规划、科学布局、高规格打造”的原则,将高滩园区按1000亿级产业园区规划,按国家级经开区标准打造,引进一家实力型企业集中建设基础设施。
通过走访邻水一些制造企业,记者了解到,邻水制造业在全省都是有竞争力的, 但也深感当今制造业面临产品升级、企业转型的紧迫性,更看到企业迎接压力和挑战的信心。“新常态”下还需“心常态”,加强自主创新、开拓国际市场、拓宽产业链条、迈向高端制造正成为企业积极适应“新常态”的主要体现。
我们一直在探索中国制造要由“大国”走向“强国”,而记者发现,邻水已经对此进行了生动的实践。通过走访邻水制造业,记者有两点感受:发展制造产业,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具有较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装备制造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还要立足制造业的基础,着力推动基础制造产业,由传统加工制造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这应该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必由之路。
新闻推荐
带着感情抓扶贫 本着实心谋民利 ——广安市邻水县供销合作社***工作纪实
——广安市邻水县供销合作社***工作纪实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