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孔虹 曾涛 本报记者 刘婧
“廖所长,我们村有个棘手的纠纷,希望您能来调解!”8月2日午后,正伏案加班的邻水县司法局合流司法所所长廖正果,接到合流镇玉河村村干部的求助电话后,立即赶往该村调解室。
这段在过去只用30分钟的路程,廖正果却走了50分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自从两年前患了癌症,他的身体就每况愈下。但为了自己深爱的工作,廖正果继续战斗在司法一线,忍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
2008年,35岁的廖正果通过公招考试进入司法行政系统,凭着对司法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精湛的业务技能,他先后荣获广安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邻水县“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2015年还被市司法局聘为“广安市首席人民调解员”。
不幸患癌病床上仍牵挂群众
上厕所不顺畅、瞳孔外缘呈现蓝灰色……从2011年开始,这些“危险信号”让他察觉到自己的肾脏可能出现了问题,但他舍不得腾出一天时间去医院检查身体。
2014年5月,廖正果在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时被查出左肾有恶性肿瘤。妻子劝他赶紧复查,他总是说“工作忙,过段时间再去”。一个月后,他被妻子硬拉至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进行复查,确诊为左肾透明细胞癌。为防止癌细胞扩散,他接受了切除左肾的手术。
“廖所长,我前妻讨薪被人打伤,我要替她报仇!”做完手术后的第一天,躺在病床上的廖正果,接到辖区矫正人员梅某的电话,得知梅某找了几十个人,准备去重庆“讨说法”。廖正果耐心开导梅某,叫他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队求助,用法律武器维护前妻的合法利益。最终,梅某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因一时糊涂犯错,前妻也得到了20万元赔偿。
住院期间,廖正果根本没法安心养病,他不是担心自己的身体,而是担心乡亲们需要法律援助时找不到他,为此,手机24小时都不关机。“病房里,就他的电话最多,一天不下10通电话。”妻子红着眼说,有一天深夜,她发现丈夫不在病床上休息,却在走廊上打电话谈公事,“看见他那个样子,我是又气又心疼,却拿他没有办法。”
坚守一线拒绝单位特殊“照顾”
医生建议廖正果出院后要休息一个月,但他出院一周后,就悄悄回到了单位。尽管他小心翼翼地保守着患癌的“秘密”,还是被同事知晓了,大家劝他安心治病。他每次都憨笑着说:“放心,我还有个右肾,能有什么事?”
“医生反复叮嘱他好好养病,不能操劳,否则容易导致癌细胞复发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可是他哪里肯听话,一回到岗位就拼命工作。”廖正果的妻子说,亲朋好友都劝他转行,可他就是不同意。
2014年7月,邻水县司法局领导得知他患癌的事情后,心疼他,打算将其调到相对轻松的岗位。廖正果深知,基层司法所人手紧缺,工作繁忙,不能因为他的病就拖单位的后腿,他婉言拒绝了特殊“照顾”,笑着说,“要是闲下来了,我还真不习惯。”
原本应该坚持化疗3年半,可是为了不耽误工作,廖正果在化疗7次后就主动中断了,目前喝中药调理身体。“每次化疗都要耽搁10天时间,且记忆会衰退,我不想影响工作。”廖正果说。
“拼命三郎”忘记自己是个病人
对廖正果来说,周末加班是常有的事情。有时找辖区内的社区矫正人员促膝谈心,有时奔赴各村调解矛盾纠纷。他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癌症病人,忘记了病魔缠身的痛苦,留给他人的总是乐观与坚强。
“只要我们一遇到‘摆不平\’的纠纷,首先想到的就是廖所长,他是邻水有名的‘金牌\’调解能手。”玉河村党支部书记刘山川说:“只要哪里有矛盾纠纷,他都会随叫随到,村民都很服他。”
2015年12月12日,包茂高速公路达渝段邻水县境内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他与同事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做死者和伤者家属的思想工作。通过三天三夜的调解,他率先化解了主要的矛盾纠纷。此时,他唯一的右肾已经超负荷工作了72个小时,回家躺在床上睡了一天一夜,他才苏醒过来。熟悉他的同事无不感动地说:“这哪里是个病人,分明是一个顽强的战士!”
8年来,无论刮风下雨,廖正果走乡串户的身影遍布鼎屏镇、牟家镇、合流镇等34个行政村和16个社区,服务对象近22万余人,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9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为集体和群众挽回各类损失7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梁宗秀和其他4户危房群众相继迁入新居。村民们在修建垃圾池。8月3日,邻水县城北镇小渔滩村村民梁宗秀在刚搬进不久的新房前晾晒饭豆。自实施***以来,该村在市、县结对帮扶部门的支持下,坚持抓...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