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滩村美如画。
□本报记者 刘莉华 文/图
8月13日,在邻水县城北镇小渔滩村石龙门休闲度假山庄,数十位村民正顶着烈日,兴奋地赶筑拦水坝。领头的是一位皮肤黝黑的30岁小伙儿,名叫刘于,也是这个山庄的老板。
山庄还没有建成,每天就有10多起游客慕名前来观赏风景,这让刘于意识到,当初选择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看到希望后,刘于的干劲儿更足了。
两年前,一心想通过自己勤劳双手发家致富的刘于,根本没有想到能在自己贫穷的家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
原来,刘于家位于小渔滩村2组,四面环山,门前流淌着一股清冽的山泉,山泉里不时跳跃着活泼的小鱼,自然风光秀丽,经常吸引城里人前来游玩。但包括刘于在内的村民并没从中发现商机,一直守着“金山”过着清苦日子。
刘于更是因为家庭贫困,在16岁那年辍学外出打工。由于缺乏技术和文化,憨厚老实的他,在福建只能找到一些勉强能够维持生计的工作。几年后,弟弟刘双飞也来到他所在的城市,通过熟人介绍,在一家鞋厂打工,每月工资2000元。为节省开支,兄弟俩租住在狭窄简陋的房子里。舍不得回家的火车票钱,兄弟俩往往两三年才回家一次看望父母。
2014年,刘于28岁,眼看着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可兄弟俩根本没有能力承担家庭的所需。他们经常在想,有一天能够通过自主创业脱贫致富。
2015年,梦想照进了现实。小渔滩村作为贫困村,得到了不少帮扶。帮扶干部在该村调研时,认为小渔滩村自然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并请专人为小渔滩村的旅游发展作了长远规划。
至此,刘于兄弟俩看到了希望。“守了几十年不起眼的土地,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价值?”刘于说,“在外打工十几年,也没有闯出啥名堂,我们一定要在家乡实现‘致富梦\’。”
2015年春节刚过,刘于开始贷款建设小渔滩村石龙门休闲度假山庄,一期投入30万元,主要发展休闲垂钓。按照设想,初期基地将投放3万尾鱼苗,两年能够见效,以后每年可以收入10余万元。
与刘于的休闲度假山庄比邻而居的是弟弟刘双飞的生态养羊场。在占地10余亩的基地里,刘双飞养殖了近200头优质山羊,年收入可达20万元。
尝到甜头的兄弟俩计划共同开发休闲度假山庄,利用优质山羊和生态冷水鱼,在休闲山庄的农家乐,开设特色烤全羊和生态烤鱼,吸引更多游客来小渔滩村体验农家生活,品尝特色美食。望着正在建设的山庄,兄弟俩笑了,他们终于触摸到了自己的梦想。
点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新星”,不仅给游客带来了新的体验,更有助于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因此,广安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乡村旅游被当成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法宝”。
小渔滩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了刘于兄弟俩的“致富梦”,更将带动全村群众增收致富,是广安市利用乡村旅游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广安市充分利用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全面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成功打造了4A级“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启动建设了1个旅游扶贫示范区、2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60个民宿旅游达标户。同时,积极开展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星级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品牌创建,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规模,助农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王建强雍晓燕陈敬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广安因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区域优势不明显等诸多因素导致的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和教师“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难题,市教体局打破常...
邻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邻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