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广安 今日华蓥 今日邻水 今日武胜 今日岳池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今日邻水 > 正文

一口道尽千古事 双手舞动百万兵 访省级“非遗”邻水手掌木偶戏传承人张贤光

来源:广安日报 2019-05-19 01:00   https://www.yybnet.net/

□邻水记者站 姜慧 本报记者 周文平/文 张启富/图

木偶戏作为一种戏曲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古时,人们称木偶为傀儡、傀儡子、窟儡子,用它来表演的戏剧叫木偶戏。后来,在各地街头出现了一种木偶艺人表演的“布袋戏”,又称“手傀儡”,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手掌木偶戏。

1850年,邻水县幺滩镇(今御临镇)村民陈永清从福建学成手掌木偶戏回到家乡,对此技艺进行改进,形成具有川东地域特色的邻水手掌木偶戏,并传承至今。2007年3月,手掌木偶戏被省政府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快,快打老虎,快……”5月7日上午10时许,邻水县北城学校三年级2班的教室里一派热闹景象,只见身穿红色唐装的张贤光站在教室中间,他嘴里吹着哨,一手拿着老虎木偶、一手拿着人像木偶,正表演着手掌木偶戏。同学们把张贤光围在中间,争相欣赏这奇特的传统戏曲,不时发出一阵阵的喝彩声。

56岁的张贤光是邻水手掌木偶戏的第三代传承人,他现在除了在一些文化活动中表演或到学校、社区开展培训外,最大的愿望就是寻找合适人选,将邻水手掌木偶戏传承下去。

A从小耳濡目染

12岁学习表演手掌木偶

“人往桥上过,水往桥下流。在下杨香,兄弟杨七,家贫如洗……”“嘿,你是哪个娃娃,在我山林里打柴,还唱歌乐神的?”从北城学校授课回来,张贤光似乎还没过足戏瘾,在邻水县川剧团旁的手掌木偶传习所里又搭起了戏台子,表演着《杨香打柴》。

所谓的戏台子,其实就是由红色布帘搭盖而成,宽约1米,仅一人高,张贤光就坐在布帘后面手脚并用地表演。他双手套戴木偶,用手指进行操作,还双手配合交替敲打位于上方的大锣、小锣、铛锣,右脚敲打拔锣等乐器,并用嘴吹哨,配合剧目角色,模拟各类动物的声音。表演时,大家只见木偶,不见表演者本人。

二十多分钟的表演里,张贤光一人分饰土地、山王、杨香、仰母、老虎等角色,每一个角色转换都游刃有余,让大家直呼精彩。

张贤光告诉记者,邻水手掌木偶戏创始人陈永清是他父亲张邦军的舅公,陈永清见张邦军有表演天赋,就将这门传统技艺传授给了张邦军。每天空闲的时候,张邦军总爱摆弄木偶哼唱几句,张贤光从小耳濡目染,对手掌木偶戏充满了好奇。12岁时,张邦军就开始教儿子表演手掌木偶戏。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手掌木偶操作难度之高可想而知,但不到两年时间,张贤光就能手脚并用,控制手掌般大小的木偶姿势、表情的同时,操作钹、锣等多种乐器,并配上带着浓郁川东风味的唱白,演绎出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每天放学回来后,他就经常一个人在家搭台表演,自娱自乐。

“手脚同时操作乐器不算难,难的是形形色色人物的声音转换。”张贤光说,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各种声音之间自然转换的训练。“那时,我每天坚持练嗓,或许方法不对,用嗓过度,常常把嗓子练哑,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B 渐失草根明星光环

手掌木偶终“不能当饭吃”

在娱乐休闲方式极为匮乏的年代,手掌木偶戏非常受欢迎,用张贤光的话说,就是“走州吃州,走县吃县,我们就是当时的草根明星”。

张贤光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与父亲挑着道具箱子一起出去演出赚钱,从周边场镇一路走一路演,最后走到了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张贤光说,每到一地,观众总能被手掌木偶戏所吸引,总是看完一出还想再看一出,于是就会凑钱让他们继续表演。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农村生活条件还不是很富裕,而张贤光那时一天的表演就能挣到30块钱。“当时,木匠一天的工钱才八角,而我演一出戏就能挣5块钱。”

在走县串乡巡回演出的几年时间里,尽管收入颇丰,但张贤光觉得“一个人不好耍”,便加入邻水县的一个马戏团。张贤光喜欢学习,他不仅会表演手掌木偶,还会魔术、杂耍、气功等,所以在马戏团里收入也还不错。张贤光很享受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在马戏团待了8年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不仅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文化生活也多样化了,电影、电视、文艺演出越来越普及,看手掌木偶戏的观众越来越少。为了养家糊口,张贤光被迫做生意赚钱,他摆地摊卖过“打药”(旧时走江湖的医生卖的药,多指医治跌打损伤的膏药),也承包过果园、公交车,还卖过蔬菜水果。“不能当饭吃”的手掌木偶被弃置屋角,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2005年,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各地文化部门开始积极挖掘发现民俗民技,时任邻水县文化馆馆长的蒋晓明专程到重庆找到张贤光,劝他重拾道具,让手掌木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见天日”。因为热爱,更因为那份责任,张贤光决定放弃生意,回家乡一心一意做好手掌木偶戏的传承工作。

回到邻水,翻出旧家当,张贤光感慨不已。在电视、电脑、手机极为普及的新时代,张贤光担心手掌木偶戏已经没有了舞台,所以他只做了《杨香打虎》和《关宝儿偷猪菜》两出木偶戏的服装和木偶脸谱。让张贤光意外的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锣盘一敲,观众就立即围了上来,直到表演结束,仍有观众意犹未尽,不舍得离去。

C 政府主导

手掌木偶又有传承希望

观众们的热爱,让张贤光有了些许的信心,他又先后创作、排演了《西游记》《二十四孝》《三国演义》《西厢记》《天仙配》等70多个剧目,在邻水各地巡回表演,让手掌木偶戏重回大众视野。2008年,张贤光被四川省文化厅任命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手掌木偶戏)的代表性传承人。

但10多年过去了,张贤光仍旧没有找到手掌木偶戏的下一代传承人,他心急如焚,担心这项传统戏曲在他手里失传。

“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潜心学习这门技艺了,曾经带过的几个徒弟都没有出师就离开了。”张贤光说,要学会手掌木偶至少得三年时间,在这期间没有任何收入,这对于担负着养家责任的成年人来说并不现实,而学生更不可能放弃学业来专心学习这门传统技艺。

当然,手掌木偶戏难以传承下去还有另外的原因。和老一辈传承人相比,尽管手掌木偶戏在张贤光手里已经有所改进,但仍创新不足,不能满足现代观众在曲艺欣赏方面更高、更多样化的需求。以前,一出戏只几个木偶,情节也不复杂,表演起来相对简单,但这些老内容已无法调动现代观众的激情了。张贤光知道,手掌木偶戏必须创新,才有生命力,才能传承下去。所以,在他新编排的木偶剧目中,不仅增添了人物形象或道具(有的多达20余个),还将剧情设计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问题又来了,新剧目需要重新雕刻许多的木偶形象,但制作一个木偶大约需要一万元的制作费,这让张贤光一时难以承受。

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广安市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先后组织人力物力,对手掌木偶戏等“非遗”项目进行收集整理、改编传承、专业知识培训等抢救性保护工作。目前,邻水县文化馆已将手掌木偶融入到舞蹈当中,使其更加富于情趣化,并在每次的“送文化下乡”“非遗进社区(农村)”等活动中为群众进行现场表演,让更多的人去认识手掌木偶、了解手掌木偶。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蒋晓明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应从青少年抓起,县文化馆将安排张贤光进学校、社区开展培训,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为广大青少年学习手掌木偶搭建良好的平台。

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决心,让张贤光看到了手掌木偶这门传统戏曲传承的希望,“只要有人关注、喜欢手掌木偶,手掌木偶戏就不会失传。”

“传承保护仅仅依靠政府也是不够的,需要全市人民不懈地努力,给非遗文化提供更多、更好的展示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关注非遗项目。”蒋晓明说道。

新闻推荐

广安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抢滩川渝合作本报讯(黄辉记者何浩源)5月9日,与重庆一桥之隔的广安市邻水县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机器轰鸣,包括西部模具城在...

邻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邻水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口道尽千古事 双手舞动百万兵 访省级“非遗”邻水手掌木偶戏传承人张贤光)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