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的一农民家庭。父亲邓绍昌按照邓家字辈排行的“先”字,为他取名“先圣”。5岁时,父亲把他送进村里的私塾读书,老先生看见邓先圣脸圆圆的,还有个圆圆的鼻头,而宽宽的额头下则是浓浓的眉毛,皮肤白白的,个子不高,挺有精神。看着看着,老先生笑了,许是已喜欢上这孩子了。但老先生觉得孔老夫子才是圣人,先圣这名字得改一改。邓绍昌觉得有道理,就请老先生给孩子取个名字。老先生想了想说:我看就叫邓希贤,希望他将来成为贤人。
1915年,邓希贤考上了广安县高小。这在当时来讲是很不容易的,广安县只有这么一所高小,每年只招一两个班,能考上的都是优秀的学生。广安城离希贤家有20多里路,因此,他只得住校,每周回家一次。
一天,在邓家老院子里,邓绍昌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他满脸怒气,大声问道:“你们谁做的好事?快点承认!”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邓绍昌在查账时,发现丢了五块银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五块银元可买五担谷子。院子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了。正当大家纳闷时,邓希贤站了起来,他说:“是我拿的!”说着他拿起一根竹片递到父亲手里,转过身去,意思是情愿挨打。邓绍昌没想到是自己的儿子偷了银元,气得脸色大变,二话没说,就挥起竹片打了下去,一下、两下、三下……母亲想要拉住,但一看邓绍昌那张铁青的脸,没敢说话。
邓绍昌打了几下,看到儿子忍着不哭,泪水在眼睛里不停打转,他想到平时这孩子很节俭,给他零花钱都舍不得花,这次怎么就偷偷拿了这么多钱呢?于是他放下竹片,大声喝问:“你说,这钱你干什么用了?”希贤忍着疼痛,倔强地站在那儿一声不吭。母亲着急了,拉着儿子的手说:“好孩子,你快说,让我们都急死了呀!”邓希贤看着母亲眼里的泪珠滚落下来,这才道出其中的原委。
原来,有一天在放学的路上,邓希贤看到一个同学在哭,哭得好伤心。他便走上前问道:“你怎么了?”这个同学说:“我妹妹病了,发高烧,躺在床上快要死了!”“那快去请医生呀!”听了这话,那个同学哭得更伤心了。邓希贤打量了一下这个同学,他身上的衣服补丁摞补丁,心里一下就明白了,没有钱怎么请医生呀!回到家里后,他一个晚上没睡好觉。第二天早上,他便悄悄拿了父亲的五块银元,来到学校塞给那个同学,说:“快去请医生给你妹妹看病!”父亲听了儿子的叙述,一下子明白了,他一把抱住儿子说:“你为什么不早说啊!”希贤回答说:“我偷了钱是该挨打的,有什么好说的!”
(综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熊政)10月24日,第二届“魅力临夏·良恒杯”全国散文诗歌大奖赛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马进祥(东乡族)的散文《一顶白盖头》,四川省作协会员、广安市诗人彭俐辉的诗歌《在临夏三景,采摘一片幽思》...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