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寺后殿一角。
明月寺左侧庑廊。
明月寺大殿。
明月寺前的“桥上桥”。刘敏摄
明月寺牌坊上的“龙归”石刻。
明月寺清代牌坊。
□刘敏/文 本报记者 胡佐斌/图
8月26日,笔者应邀随“两江行”采访组来到明月古刹明月寺。据文物资料记载,明月寺始建于明代,清代补建。该寺位于华蓥市明月镇明月村渠江东岸,为华蓥市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坐南朝北,建筑面积3068平方米,由牌坊、正殿、东厢房组成。牌坊为重檐仿木结构石坊,面阔3间11米,进深0.5米,通高6.5米。次间有碑记,字迹风化剥蚀无考。明月寺正殿的素面台基,高0.9米,置如意踏道5级,面阔5间20.3米,进深5间13.6米,高7.8米,穿斗抬梁综合式梁架,重檐,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东厢房的素面台基,高0.3米,面阔14间56米,进深6间10.5米,高6.9米,穿斗粱架,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
因明月沱而故名
中国古代佛寺名命,内涵十分丰富,或以地名,或以供奉神灵之名,或以佛经,或以自然现象,或以自然地理实体等等,明月就以当地的明月沱而故名。沱,是专指可以停船的水湾。明月沱,可以理解为今天的明月码头。据当地人介绍,在码头的河床中,有一圆如月亮的石头,当地人叫做“月亮石”,并将这里的码头取名叫明月沱。明月兴集镇后就叫明月场,修建的寺庙,也叫明月寺。对此,《广安州志》中也有佐证:“一里至黄马渡(《通志》作黄瓦)明月沱(沱中有石如月),五里至明月滩明月场(有古寺)。”《广安州志》又云:“明月渡,州南四十里,江有石圆如月。”
足为賨城一大丛林
明月寺“足为賨城一大丛林”,并非笔者之言,而是地方志所载誉。《广安州志》载:“明月寺,在明月场后。明建,有崇祯时古碑。殿宇四重,两廊整齐,石基修洁,足为賨城一大丛林。寺前石坊均乾隆四十七年廖寅、黎燕等题序。”丛林,是指和尚聚居修行的处所,后泛指大寺院。州志称其为“賨城一大丛林”,足以彰显明月寺曾经的恢宏与气派。
明月寺从建国伊始,便作为当地的学校校址。以前,要进入明月寺并非今天所走的路线。到明月寺,必须首先进入明月场镇,再由场上的一条巷子来到明月码头,向右拐逆江顺道至一条宽近30余米的渠江冲沟。冲沟间原有一座古代石平桥南北相跨,由于年年洪水患难,石平桥经常被洪水淹没。为了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当地政府投资在古平桥的基础上,又新架了一座混凝土平桥,形成今天所见到的“桥上桥”。经过“桥上桥”顺数百级石梯而上,再经过一段平坦的小道,便来到明月寺前。
明月寺前为一小巧玲珑的石牌坊,石坊高约6米,为四排三间布局。坊为三重檐式,仿木构建筑。进入明月寺必须先从牌坊中间石门穿行,石门两侧为两块硕大的石碑封堵。坊额上有“月映江天”四个大字。这里的“月映江天”,或许是对明月沱中月亮石的写照吧。明月寺牌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初就被公布为“华云工农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牌坊石质风化剥蚀严重,早已成为危及师生安全的危险建筑,校方曾多次上报政府希望排危拆除,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尚未同意,故将其隔离于校区围墙之外。进出明月寺的唯一通道,也由此结束了它数百年来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如今,明月寺的山门殿、前殿和后殿及左厢房已不复存在。据老教师们介绍,当年山门殿和前殿的拆除,是为了解决学生有块活动阵地,左厢房的拆除是为解决紧缺的学生校舍问题,而后殿拆除则是为了教职员工的蜗居问题。有幸的是,虽然山门殿和前殿已拆毁,但遗迹原址尚存,四块呈方形的板石地平,凸凹中呈现出山门殿和前殿那“石基修洁”的历史原貌。
正殿是明月寺唯一幸存的主要建筑之一,高大宽阔的屋架、庄重恢宏的重檐歇山屋顶、朴实的素面台基和如意踏道,无不彰显着明月古刹的昔日风采。望着孑然立于院坝的正殿,笔者想起了10年前一件有关这座大殿存亡的往事。10年前的某一天上午,广安市文物管理所接到市委办转来的急件,说是明月小学的几位老教师联名上书,请求市委书记制止学校擅自拆除明月寺的事宜。市委书记批示市文物主管部门速去明月寺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报告市委主要领导。我们一行人立马赶赴现场调查,查明了缘由。因校舍建设用地紧张,明月小学故请当地安全办公室出具了一纸《危房鉴定书》,说明月寺正殿为危险建筑物,并以危及师生生命安全为由,欲将其拆除,既能解决校区紧缺的建筑用地,又能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而该校的几位老教师认为,明月寺是明月镇的历史见证之物,也是该地区教育发展史的见证之物,理应保护,故联名上书。在市文物部门的干预下,明月寺正殿最终得以保存下来。今天还有幸见到明月寺这唯一的残存之物,我们还得真心感谢这几位老教师。
新闻推荐
图为发布会活动现场。本报讯10月16日,万众期待的新BMW3系在广安宗申宝泰宝马4S店正式上市,逾300名客户参与了新BMW3系的体验活动。作为全球豪华运动型轿车细分市场的创领者,BMW3系于今年5月在全球市...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