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平 李兴华 谭军文 广安区记者站 廖小兵
金秋时节,走进广安区131个省级贫困村,处处可见机关干部驻村帮扶的身影,处处可闻扶贫项目强力实施的足音,一个又一个贫困村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变。今年以来,该区各级党组织将***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和乡风文明塑造,唱响了一曲曲富民歌。
抓思路转变 做到统筹推进
“***必须抓好结合,才能有的放矢,统筹推进。”这是广安区决策层多次调查研究后达成的共识。
思路决定出路。广安区将***与三农工作相结合,产村相融夯基础。整合各类资金3.8亿元,打捆投向重点贫困区域,大力实施新村、产业、基础等10大扶贫工程,有效发挥资金的聚合效应;将***与片区开发相结合,转型发展除穷根;将***与农村改革相结合,创新驱动增活力。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建立区乡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网,土地流转率达29.6%;开展贫困户小额信贷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投入500万元建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助推“三农”发展。
“此外,我们还将***与政策兜底相结合,双轮驱动强保障。用好用活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救助救济政策,形成***与社会保障互为补充的‘1+N’扶贫开发模式。”区委书记文建平告诉记者。
抓全域规划 做到高效推进
对区移民扶贫局干部而言,今年是最苦最累的一年。无论是调查研究制定全域规划,还是对接省、市制订工作方案,他们都在全程参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划就是一盘散沙。广安区立足全域规划,围绕“2015年摘帽,2017年脱贫,2020年奔小康”的总体要求,编制完成131个贫困村***全面小康规划。主动对接省委“3+10”组合拳和市委***系列举措,研究制定《关于举全区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和***10个专项方案,并选派8名干部充实扶贫移民局工作力量,为精准脱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步坚持抓资源整合,做到高效推进。制定扶贫开发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管理办法,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不乱、打捆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整合农业、交通、水务等涉农项目资金,实行项目规划、申报、实施三次统筹审查,确保项目安排和资金投放重点向贫困村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抓结对帮扶 做到携手推进
从7月28日起,区总工会干部黄奎全脱产到方坪乡长河村当驻村第一书记。坚持天天进村入户,走访全村贫困户,民情日记记了满满一大本。他还帮助村干部重新修订完善扶贫项目,督促项目落实,让该村的扶贫工作推进了一大步。
广安区将***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主阵地,积极推动11973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171个驻村工作队深入基层攀穷亲,与全区873户城镇社区贫困户、7064户农村贫困户结对子。制定《广安区选派到贫困村任职第一书记管理办法》,从递进培养班、后备人才库中选派131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实现第一书记对贫困村、帮扶单位对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村、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四个全覆盖”。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徐瑜老年人优待是政府和社会在做好公民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在医、食、住、用、行、娱等方面,积极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种形式的经济补贴、优先优惠和便利服务,是增进老年人福祉的...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